“七七事变”亲历者:日本人试枪把平民当活靶子射


“七七事变”亲历者:日本人试枪把平民当活靶子射

文章插图
昨天,在抗战纪念馆 , 亲历“七七事变”的郑福来老人边参观边讲述抗战故事 。采访人员范继文摄
84岁的郑福来老人坐在抗战纪念馆的讲台上,两手支撑着拐杖,语调缓慢地讲述着77年前的一段沉重历史 。这段饱含血泪的惨痛历史,是郑福来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他目睹了日军当年的滥杀无辜和作恶多端,见证了村里太多人的死亡 。
逃难归来 沿途都是尸体
1937年,郑福来年仅7岁 。
“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郑福来照旧早早起来,准备上学 。父亲却叫住了他,“日本人都要打进城了,还上什么学?”
【“七七事变”亲历者:日本人试枪把平民当活靶子射】郑福来很快就明白了,日本人攻城意味着什么 。
城里到处炮声震天,如同过年时放鞭炮一样 。可是,这些炮声带来的不是新年的喜悦,而是死亡 。
头一天还在跟郑福来一起玩耍的邻居小伙伴,10岁的男孩王四春,被落入自家门前的炮弹炸死 。炮弹片炸开了王四春的肚子,家里人冒着危险把他送到长辛店铁路医院,但没能抢救过来 。
战斗持续了很多天 。宛平城里到处都有炮弹落下 。
“房子都被炮弹震漏了,实在没法呆了 。”郑福来说 , 家人不得不逃到长辛店,日军在后面追,一家人不敢停脚 , 一直逃到了保定,“到处都是逃难的人,人山人海” 。
郑福来跟着母亲不停地连跑带走,脚后跟全都磨破了,“血跟袜子结在了一起,脱不下来” 。
彼时,守城的中国第29军的官兵们 , 正与日军浴血奋战 , 誓与卢沟桥和宛平城共存亡,无数人战死 , 然而终无力挽狂澜 。
7月29日,北平沦陷 。在保定人生地不熟、没有吃也没有喝的郑福来家人,做出了一个最为冒险的决定:回家 。
郑福来永远都无法忘记他在归途中看到的一切 。
“沿途都是尸体 。”郑福来说 , 他和妹妹、表弟几个孩子手牵着手,大人在前头牵着领头的孩子,让他们闭着眼走路,千万别看 。
7岁孩子的好奇心让郑福来睁开了眼睛,“我全看了 。路上、两边,到处是死人 , 堆成堆的死人 , 老的小的 , 有的还被开膛破肚 。”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郑福来一到晚上就害怕 , 怎么都睡不着觉,“老想着那些死去的人” 。
拾柴老人 被当活靶子射
郑家的住处,与卢沟桥旁的大王庙只有一墙之隔 。
郑福来还记得,我29军驻守期间 , 经常操练大刀,年幼的他也曾跟着战士们学样 。
逃难归来,一切已物是人非 。此前驻守的29军官兵已不见 ,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日军 。
离村才短短几天 , 村里却已有更多的人死去 。
郑福来记得大人说起,日军侵占卢沟桥后,大肆搜捕29军战士,在卢沟桥桥头碑亭后杀了13个人,“都是平民老百姓 , 都是年轻人 。日本人说他们是29军的,全给杀了 。”
村里一个挑水的任姓村民,看见日军进村,因为害怕转头就跑,被日军追上拿刺刀挑死;一个姓田的老爷子,为了自家的门板不被抢走,被日军用刺刀扎死;村中妇女被日军强奸的更是不在少数 。
回家后的郑福来目睹了日本人的残忍:日本人领回来新枪后,在永定河上试枪,小伙伴郭东军的爷爷正在河滩上搂柴火 , 被日本兵当作活靶子打死 。
生命已如草芥,更加难熬的日子却还在后头 。
日本人在城里的治安越来越严,每个人都不能随意出村,见到日本人必须鞠躬,出门必须要有日方颁发的良民证 。学校里日语成了主课,每个学生要唱日本国歌,见到老师要用日语问好 。城里的粮食、盐、布匹、煤油等等生活必需品都被严格控制购买 。
郑福来记得 , 那时小小的他上下学回家 , 街头到处都可见倒在地上没人管的死人 。
人人都想方设法地弄吃的东西 。
日军军马所里马拉的粪便里有没消化的黑豆,村民就把粪里的黑豆淘出来 , 晒干净了再吃;日本兵军营的水沟眼里 , 会有剩饭残渣流出来 , 大家就捡回来用水投干净了吃 。
郑福来也吃过这些东西,“人要饿急了?。裁炊汲?。能填饱肚子,能活命就行 。”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郑福来度过了8年的青春时光 。
日本认罪 方能持久友好
郑福来至今还清楚记得日本宣布投降那天的情景 。
当时他正给地里的父母送完水回来,“我看见大王庙的日本兵开着坦克跑了,国民党的士兵在后边开枪追着打,坦克这才停下了,几个日本兵举着手从坦克里出来了 。”
然而日本投降的喜悦并未维持多久,内战便已开始,生活依然举步维艰 。
对于郑福来而言,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转折始于1949年 。
当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自此,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
19岁的郑福来以卢沟桥镇政府民政委员、治安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 。后来,他先后担任卢沟桥镇镇长、卢沟桥乡乡长,人民公社时期担任副社长等职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