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四大得意弟-子是谁


康有为的四大得意弟-子是谁

文章插图
康有为的四大得意弟-子是谁
梁启超、谭嗣同、徐悲鸿、刘海粟是康有为的四大弟-子 。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 , 支持五四运动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 , 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 , 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 , 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
刘海粟(1896-1994年)。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 。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 , 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 。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
谭嗣同(1865—1898),男 , 汉族 , 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 维新志士 。是“百日维新”运动的代表 。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 。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 , 年仅三十三岁,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
康有为简介
中文名:康有为
别名:康南海
籍贯:广东南海人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858年3月19日
去世年月:1927年3月31日
职业:工部主事
政党:保皇派
代表作品:《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轶事典故
1898年光绪皇帝准备召见康有为 。但由于反对变法的大臣从中设置障碍未能成功,光绪皇帝下令说,以后康有为如有奏折,即日呈递,不得阻拦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新政 , “变法自强” 。五天以后,光绪皇帝正式接见康有为 , 并赏给六品衔,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 , 同时给他以专折奏事的权力 。梁启超、谭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职 。这样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总算参与了变法维新的机要 。在三个来月的时间里,他们根据皇帝的授意,发布了不少实行新政的诏书,如设立学堂、提倡一定的言论自由、奖励发明创造、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等 。
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 是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
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就能无事不成 , 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等人手里 。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时候 , 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 。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戊戌变法,前后共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新” 。
思想主张
康有为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 。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 。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 , 必须予以裁撤 。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 。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 。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 。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 。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 。
指出“中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 , 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 。
宪法贡献
1、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到戊戌变法以前 , 中国的封建制度存留长达4000余年,不可谓没有法,也不可谓没有“依法治国” , 但是法自君出 , 权尊于法,法律作为一种统治工具,拘束臣民而不拘束君主,引礼入法,以家族为本位而维护封建等级制 。当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相继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权概念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之时,中国仍然是一个皇帝“口含天宪”,君权至上的社会 。康有为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即宪法 。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 。在专制政体下,“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 而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因此,“宪法”就是“维新之路” 。早期出国留学或出使海外的中国人 , 也曾经提出应当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 但往往是简单的制度引介,没有意识到宪法限制君权、对抗封建专制的作用 。自康有为提倡君主立宪以来 , 直至清末立宪,虽然历经共和制、帝制以及民-主、专制政体之反复,历任政府无不以立宪为立国之开端,无不以宪法记载一国政治的基本原则,这未尝不应归功于第一代倡导依宪治国者 。
2、主张君主立宪
康有为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 。他认为君主权威无限“大背几何公理”,主张“立一议院以行政,并民-主亦不立 。”又说,“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 。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由此,康有为在中国明确提出了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立宪理论基础的身份平等观 。
【康有为的四大得意弟-子是谁】康有为对立宪模式的选择在戊戌变法前后有所变化 。戊戌变法以前,他提倡集权制的君主立宪,类似于日本和德国 。但是戊戌变法之后,他提倡虚位君主,类似于英国 。戊戌变法时期 , 他认为“变法”应“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前者意在强调其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后者则指日本明治维新后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 。直到1906年《法国创兴沿革》中,康有为还分析说,(法国与日尔曼)两国之创同时,而强弱异形于后,这主要是看君权是否能够集中而决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