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怎么死的?揭秘施琅死亡真-相


施琅怎么死的?揭秘施琅死亡真-相

文章插图
施琅怎么死的?揭秘施琅死亡真-相
施琅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 。无特别记载,应当属于寿终正寝 。
施琅简介
中文名:施琅
英文名:Shi Lang
别名:字:尊候,号:琢公
籍贯:河南固始县
出生地:福建晋江龙湖衙口村
【施琅怎么死的?揭秘施琅死亡真-相】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621年
去世年月:1696年
职业:福建水师提督, 太子少保, 太子少傅
活动年代:明末清初
追 赠:太子少傅
谥 号:襄壮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 , 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 。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明郑军的重要将领 。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了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 , 郑成功立即诛杀施琅的家人,施琅逃走,父亲与兄弟被杀 。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 , 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占领台湾 。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 , 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
主要成就
攻取台湾
统一台湾是施琅一贯的主张,因为他看到了统一台湾湾对祖国安危的重要性 。从1664年(康熙三年)开始,施琅就建议进军澎湖、台湾,使四海归一 。在他因飓风所阻 , 两次进军澎湖、台湾失败后,仍矢志统一台湾,再次上疏要求征台 。施琅反对清政府的迁界禁海政策 , 指出这一政策不合于“天下一统”,又影响财政收入 , 应尽快“讨平台湾”,“百姓得享升平 , 国家获增饷税” 。清政府当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 。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争取康熙帝的支持;一面广交朝中大臣 , 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
施琅上任以后,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 , 选拔将领,全心筹措征台计划 。他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中旬,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刘国轩逃往台湾 。清军占领澎湖后,郑克塽败局已定,但施琅却不忙于进军台湾,而是着眼于做争取郑克塽及其军队的工作 。他厚待投降和被俘的郑军将士,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 。康熙帝同意他的招抚政策 。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 , 也愿意归顺 。从此台湾成为清朝疆域的一部分 。这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使中国疆土再次得以统一的壮举 。
保台之论
施琅统一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
施琅
之争 。在大臣中主张守而不弃者,居然只有少数人,即如姚启圣和施琅等 。施琅是经过对台湾的亲身调查研究而据理力争的 。“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 。
更重要的是,他对西方殖民者的情况有所了解,对荷兰殖民者的侵略本性有所认识,认为“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 。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守台湾 , 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台湾府 , 隶属于福建省 。在闭关锁国、自以为是天朝大国的清初时期,施琅能对西方殖民者有这点初步认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包括康熙在内的同时代人所不及的 。应当说 , 施琅这一贡献比起他收复台湾来说,在反对西方殖民者的问题上,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
人才理念
对人才的使用上,施琅也有他独到的见解 。他向康熙提出合理使用人材的建议,认为郑氏归降人员中 , 不乏优秀人材 。施琅深知,充分发挥人材的作用,对国力的增强,对政权的巩固都有好处 。他认为,虽然国家每三年开一次武场选出一些人来,但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磨炼,不够成熟,倒不如使用投诚过来,久经沙场、有实地作战经验的纠纠勇夫 。而且,施琅在用人上还主张不因循守旧,不拘一格 。他提出国家一年花一二万金来养有用之人 。他还主张将那些才略未必能胜任的安置下去,把能者提拔上来,以人尽其材 。
历史评价
康熙帝对施琅评价前后不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早期认为“粗鲁武夫 , 未尝学问 , 度量偏浅,恃功骄纵”,后期认为他“才略夙优”、“有谋”“善断” 。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列传47·施琅》对施琅的评价:台湾平,琅专其功 。然启圣、兴祚经营规画,戡定诸郡县 。及金、厦既下,郑氏仅有台澎,遂聚而歼 。先事之劳 , 何可泯也?及琅出师,启圣、兴祚欲与同进 , 琅遽疏言未奉督抚同进之命 。上命启圣同琅进?。剐遂裎阈?。既克 , 启圣告捷疏后琅至 , 赏不及,郁郁发病卒 。功名之际,有难言之矣 。大敌在前 , 将帅内相竞 , 审择坚任,一战而克 。非圣祖善驭群材 , 曷能有此哉?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对于施琅的评价是:“施琅为郑氏部将,得罪归清,遂籍满人,以覆明社,忍矣!琅有伍员之怨 , 而为灭楚之谋 , 吾又何诛 。独惜台无申胥,不能为复楚之举也 , 悲夫!”
在大陆,官方以往仅正面宣传郑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事迹,对郑成功后人在台湾的统治及倾向独立偏安的史实,作了有意的忽略;对施琅也鲜有着墨,只在提及郑成功时才略带说明 。自从具有台-湾-独-立倾向的民-进-党籍陈水-扁于2000年当选台湾地区执政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出于对宣传“统一中国”的考虑,才大规模正面评价施琅,称其为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并在其家乡福建晋江为其塑了一尊石像 。
在台湾,因为“中华民-国政府”同情明郑之“正统”意识型态,所以施琅长期得到负面评价 。民间也同情郑家,将施琅视为与吴三桂相同的汉-奸卖国-贼 。在反对大陆的人眼中,施琅代表大陆进犯台湾的侵略者 , 因而评价也以负面居多 。
史籍记载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 。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 。顺治三年,师定福建 , 琅从芝龙降 。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三水、新宁诸县 。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 。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 。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十三年,从定远大将军世子济度击败成功于福州 , 授同安副将 。十六年 , 成功据台湾,就擢琅同安总兵 。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 。时成功已死 , 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 。未几,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等攻克厦门,敌惊溃,琅募荷兰国水兵,以夹板船要击 , 斩级千馀,乘胜取浯屿、金门二岛 。叙功,加右都督 。三年,加靖海将军 。
七年,琅密陈锦负嵎海上,宜急攻之 。召诣京师 , 上询方略,琅言:“贼兵不满数万,战船不过数百,锦智勇俱无 。若先取澎湖以扼其吭,贼势立绌;倘复负固,则重师泊台湾港口,而别以奇兵分袭南路打狗港及北路文港海翁堀 。贼分则力薄,合则势蹙,台湾计日可平 。”事下部议 , 寝其奏 。因裁水师提督 , 授琅内大臣,隶镶黄旗汉军 。
二十年,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 。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 , 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 , 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 。琅至军 , 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 。冬春之际 , 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 。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 。俟风便 , 可获全胜 。”
二十一年,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 。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 。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 。请趣督抚治粮饷 , 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诏从之 。
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草屿,乘南风进泊八罩 。国轩踞澎湖,缘岸筑短墙 , 置腰铳,环二十馀里为壁垒 。琅遣游击蓝理以鸟船进攻 , 敌舟乘潮四合 。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 , 督战不少却,总兵吴英继之,斩级三千,克虎井、桶盘二屿 。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董义、康玉率兵东指鸡笼峪、四角山,西指牛心湾,分贼势 。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 。敌悉众拒战,总兵林贤、朱天贵先入阵,天贵战死 。将士奋勇衷击 , 自辰至申,焚敌舰百馀,溺死无算,遂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 。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 , 至台湾 。克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 , 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自海道报捷 。疏至,正中秋 , 上赋诗旌琅功,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 世袭罔替,赐御用袍及诸服物 。琅疏辞侯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 , 并如其请赐花翎 。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 。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于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 。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 。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 。郑芝龙为海寇,据为巢穴 。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 。红毛联结土番,招纳内地民 , 渐作边患 。至顺治十八年 , 郑成功盘踞其地,纠集亡命,荼毒海疆 。传及其孙克塽,积数十年 。一旦纳土归命 , 善后之计,尤宜周详 。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 , 难以报竣 。倘渡载不?。苣渖焦?,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 。且此地原为红毛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 。重以夹板船之精坚 , 海外无敌,沿海诸?。夏寻踩晃抻?。至时复勤师远征,恐未易见效 。
如仅守澎湖,则孤悬汪洋之中,土地单薄,远隔金门、厦门,岂不受制于彼,而能一朝居哉?臣思海氛既靖 , 汰内地溢设之官兵,分防两处:台湾设总兵一、水师副将一、陆营参将二、兵八千;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兵二千 。初无添兵增饷之费,已足固守 。其总兵、副将、参、游等官,定以二三年转升内地 。其地正赋杂粮,暂行蠲豁 。驻兵现给全饷,三年后开征济用,即不尽资内地转输 。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并绘图以进 。”疏入,下议政王大臣等议,仍未决 。上召询廷臣 , 大学士李霨奏应如琅请 。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
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朱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 , 馀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 。复疏请申严海禁,稽核贸易商船,命如所议 。
二十七年,入觐,温旨慰劳,赏赉优渥 。上谕琅曰:“尔前为内大臣十有三年,当时尚有轻尔者 。惟朕深知尔,待尔甚厚 。后三逆平定,惟海寇潜据台湾为福建害,欲除此寇,非尔不可 。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馀 。或有言尔恃功骄傲,朕令尔来京 。又有言当留勿遣者 , 朕思寇乱之际,尚用尔勿疑,况天下已平,反疑而勿遣耶?今命尔复任 , 宜益加敬慎 , 以保功名 。”
琅奏谢,言:“臣年力已衰,惧勿胜封疆之重 。”上曰:“将尚智不尚力 。朕用尔亦智耳,岂在手足之力哉?”命还任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赐祭葬 , 谥襄壮 。
琅治军严整 , 通阵法 。尤善水战,谙海中风候 。将出师 , 值光地请急归 , 问琅曰:“众皆言南风不利,今乃刻六月出师 , 何也?”琅曰:“北风日夜猛 。今攻澎湖,未能一战克 。风起舟散,将何以战?夏至前后二十馀日,风微 , 夜尤静,可聚泊大洋 。观衅而动,不过七日,举之必矣 。即偶有飓风 , 此则天意,非人虑所及 。郑氏将刘国轩最骁,以他将守澎湖,虽败 , 彼必再战 。今以国轩守,败则胆落 , 台湾可不战而下 。”及战,云起东南 , 国轩望见,谓飓作,喜甚 。俄,雷声殷殷 , 国轩推案起曰:“天命矣!今且败 。”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 。
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 。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
朱天贵,福建莆田人 。初为郑锦将 。康熙十九年,师下海坛,以所部二万人、舟三百来降 , 授平阳总兵 。琅攻澎湖,天贵以师会 。国轩拒战,天贵以十二舟薄敌垒,焚其舟,杀伤甚众,战益力,俄,中飞炮仆舟中,犹大呼杀贼 , 遂卒 , 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
与妈祖渊源
施琅底定全台,上奏清廷建议奉台湾民间信仰的妈祖“天妃”赐晋天后(宋徽宗时期,中国朝廷已颁福建所信仰的妈祖以“正妃”称号、元朝皇帝进封“天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准奏,且进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敕号,改台南宁靖王府为大天后宫,派满族大臣礼部侍郎(三品)雅虎致祭 。雍正四年,皇帝又御书“神昭海表”匾,由台湾镇总兵林亮迎至天后宫敬悬,乾隆时期清廷又颁旨改官祀,天后宫之名称逐渐普及至今 。
当时施琅从湄洲岛带的古妈祖黑面二妈,目前安置在鹿港天后宫,供众信徒膜拜,此尊神像已有一千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仅此一尊 , 大陆本有两尊开基妈,但都毁于文-化-大-革-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