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AI四小龙”:谁亏得最狠?谁最有钱景?( 二 )


拆解“AI四小龙”:谁亏得最狠?谁最有钱景?

文章插图
注:2020年数据为报告期内 , 云从、依图为1-6月 , 旷视为1-9月 , 商汤为全年制图 / 深燃商汤在研发上的投入金额是另外三小龙比不了的 。 报告期内(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 , 商汤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和17.72亿元 , 累计近70亿元 。 拿2019年的数据进行对比 , 虽然旷视的研发费用金额跟依图、云从比 , 是一倍多、两倍的投入 , 但商汤全年研发费用近20亿元 , 几乎相当于三小龙的研发费用之合 。 到2020年 , 以云从、依图和旷视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估算 , 商汤的碾压态势似乎更强了 。 横向对比四家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 , 也可见一斑 。
拆解“AI四小龙”:谁亏得最狠?谁最有钱景?

文章插图
注:2020年数据为报告期内 , 云从、依图为1-6月 , 旷视为1-9月 , 商汤为全年 制图 / 深燃商汤和旷视在报告期内的研发投入力度相对稳健 , 伴随营收的增加稳步提升;云从最不稳定 , 2018年全年的研发投入只有1.48亿元 , 营收占比为30.6% , 到2020H1 , 对应的比例是112%;依图的研发费用占比始终保持在90%以上 , 2020年上半年超过了100% 。 当前 , 四家都把研发投入提升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 上市募集资金也主要用于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的研究 。 其中商汤在招股书中表示 , 将拿出60%用于提升研究和开发能力 , 包括投资Sensecore、产品开发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 研发中 , 最贵的是人才 , 研发人员占比也是衡量技术实力的维度之一 。 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 , 研发人才占比都超过了50% 。 从招股书来看 , 商汤科技的员工数量最多 , 超过5000人 , 研发人才占比是四小龙中最高的 , 达到70% 。 研发开支中人员薪酬占了大头 , 因此四小龙的员工薪酬尤其是高管薪酬也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 刨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外 , 截至今年6月30日 , 商汤的高管(8位董事)薪酬是4485万 。 以此计算 , 高管平均年薪超千万 。 商汤科技CEO徐立的年薪从2019年开始超过300万 , 到目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 主要是年终奖(酌情花红)以及公司向他支付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在成倍增长 。 深燃试图对比2019年的情况:旷视招股书显示 , 2019年高管的薪酬基本都过百万;云从的整体高管薪酬不及它的一半 , 有高管人数少的原因 , 也因为平均工资大幅低于旷视;商汤只披露了CEO徐立、联合创始人王晓刚、联合创始人徐冰三位的薪酬 , 前两位超过300万、徐冰为176万;依图没有公布具体高管的薪酬 。 值得一提的是 , 据云从披露的平均薪酬显示 , 其2019年研发人员平均薪资高于海康和科大讯飞 , 低于虹软、寒武纪 。 集体冲击IPO , 何时憋出第一股?十年前 , 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计算机博士的印奇 , 就拉着同在微软实习的唐文斌创办了旷视科技 。 此后 , 纽约大学当研究员的朱珑选择辞职回国 , 与时任阿里云技术总监林晨曦成立了依图科技;商汤科技的创始团队诞生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 , 包括汤晓鸥教授及实验室的核心成员;云从是从中科院孵化出来的 , 在业内有“AI国家队”之称 。 数年间 , AI风口之下 , 有头有脸的资本机构们都在重仓押注AI独角兽 , AI四小龙各个都化身融资机器 。 旷视、依图、云从三家公司的已知总融资额分别是12.3亿美元、5亿美元和53亿元 。 商汤更胜一筹 , 从2014年成立至今一直是最大的“吸金兽” , IPO前共完成12轮融资 , 在四小龙中轮次最多 。 据招股书披露 , 商汤历史总融资金额为52亿美元 。 从2017年开始 , 这四家就成为国内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四 , 根据IDC的数据 , 四小龙的市场份额超过60% , 到2019年上半年 , 四家的市场份额排序是商汤、旷视、云从、依图 。 但一边短期看不到盈利希望 , 另一边还要长期投入巨额研发费用 , AI四小龙进行了几年融资竞赛后 , 开始“默契”上市求生了 。
拆解“AI四小龙”:谁亏得最狠?谁最有钱景?

文章插图
来源 / Pexels按理说 , 于AI企业而言 , 科创板是相对适合的福地 , 但监管层开始全面从严把关拟上市企业质量后 , AI四小龙的上市之路增添了一些曲折 。 依图IPO在今年6月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而终止;云从历经近8个月的多轮问询 , 目前上市进展最快 , 已于今年7月过会 , 大概率将成为“AI四小龙”第一股;旷视早在2019年8月便提交了港股招股书 , 折戟后在今年3月冲击科创板 , 目前仍在问询阶段 。 过去两年间 , 上述种种IPO相关的消息都在侧面给商汤施压 。 汤晓鸥3年前就曾表示正考虑在美国、中国香港或内地上市 , 其间上市消息不时传出 , 却始终没有具体时间表 。 根据招股书 , IPO前 , 企业高管中 , 创始人汤晓鸥持股21.73% , 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持股0.9% , 联合创始人王晓刚持股0.73% , 联合创始人徐冰为0.33% , SenseTalent(徐立、王晓刚、徐冰所持B类股票)12.17% 。 机构股东中 , 软银持股14.88% , 淘宝中国持股7.59% , 春华资本持股3.08% , 银湖资本持股3.05% , IDG资本持股1.42% 。 针对数据合规及科技伦理等审核焦点 , 商汤在招股书中提到 , 已建立一支在数据合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平台开发、 渗透测试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安全管理团队 , 建立了安全管理系统 。 有业内人士形容 , 伴随一家家AI企业披露真实的财务数据 , 赛道的泡沫一点点被看清 , “AI企业们你看看我 , 我看看你 , 大家的定位、方向都大同小异 , 技术的差异不过几个月、半年 , 谁都想先一步搏上市 , 成为真正的AI第一股 , 更何况 , 没有其他更好的退出方式了” 。 他坦言 , 四小龙最长的成立10年 , 最短的才6年 , 抢先上市就能拿到话语权 , 但更重要的是 , 包括商汤在内的AI四小龙一直没有撕掉盈利难的标签 , 市场真正看的是 , 谁能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 把技术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 而四小龙中谁能成为真正的AI第一股 , 还要等待市场检验 。 *题图来源于Pexels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