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新京报采访人员 任娇 任婉晴 罗东骏 编辑 陈莉
我国灵活就业种类多样,包括兼职、外包、劳务合作、短期合同、自雇合作、劳务派遣等方式 。
在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各种灵活的就业模式吸纳了许多劳动力 。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约2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 , 中国当前就业人口为7.5亿 , 这意味着 , 灵活就业占比总就业人口约26% 。
灵活就业已成为不少应届生、职场人的选择 。哪些行业、什么岗位最“灵活”?谁在选择灵活就业?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用数据为你解读其背后的就业趋势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
1.谁在灵活就业?
30岁以下未婚年轻人和“养家中年”是主力
谁是灵活就业的主力?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 , 灵活就业呈现“高学历”、“青年化”趋势,其中灵活用工的主要从业者,且以三十岁为界, 未婚、无生计压力的年轻人和已婚、 有养家责任的中年人构成灵活用工人员的主力 。
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近五成受访企业表示主要岗位灵活就业人员的年龄集中在30岁及以下,近三成企业表示主要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年龄集中在31-40岁,不到4.81%的企业表示主要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 。
从业人员的性别分布呈现以男性为主的特点, 这是因为涉及大量从业者的工种、 岗位, 例如以一线生产工人、建筑工、外卖送餐员、快递人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体力劳动者群体;以IT人员为代表的技术人员群体, 多以男性为主,而客服、信息审核、数据标注、行政文员、财务、法务、网络主播等群体则以女性为主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结合灵活用工人员的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数据,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 , 两类人群构成了灵活用工人员的主力: 一类是30岁以下的未婚年轻人,处于“一人吃饱 , 全家不饿”的状态, 没有需要供养的家庭成员, 生计压力相对较小 。他们多因积累工作经验、 寻求发展跳板等原因从事灵活用工 。当然这个群体也不乏缺乏职业规划或偏好弹性工作模式者 。另一类是3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已婚劳动者, 他们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 需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 从事灵活用工以获取更高的到手收入 。
与此前大家普遍认知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当前灵活用工人员普遍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这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灵活用工人员都从事的是与新经济有关的生产和服务性工作,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岗位从基础性、 辅助性岗位向专业性、 技术性岗位扩展 , 而且岗位类型的变化也导致对灵活用工人员更高的学历要求 。
此外,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兴职业,中国灵活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思维活跃、擅长创新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成为灵活就业的主力军 。公开报道显示,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6%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梳理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发现,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灵活就业率均同比增长 。而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灵活就业率相比去年略有下降,从14.2%下降至13.6%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
2.哪些行业和岗位最“灵活”?
超四成灵活劳动者是一线工人
当前灵活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能单一、协作性不强的“蓝领”岗位 。《报告》显示 , “普通工人”是企业使用灵活用工人员最为集中的岗位,占比为45.6% 。
“白领”也正在加入灵活就业的阵营 。数据显示 , “IT和其他技术人员”是企业使用灵活就业人员第二集中的岗位,占比为18.2% 。岗位为行政、人力、财务、法务的占比为3.2% 。而“电商、影视娱乐从业人员、网络主播”的占比较低 , 为0.8% 。
为何会出现白领“灵活就业”趋势?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不少白领想要在家办公从而倾向选择较为灵活的工作方式 。做自由设计师、程序员最容易在服务众包平台上接单 , 不用挤地铁通勤,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换取劳动报酬 。
哪些岗位需求最“灵活”?以猪八戒网外包需求大厅为例,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梳理近三年TOP 10雇主需求发现,设计类的需求和IT类的业务需求占比最大 。其中,LOGO业务需求量在猪八戒网居于首位,占比为27.8%,而VI设计的需求量则稳居第二,占比为6.7%,包装设计、宣传品设计、网站定制开发的业务需求依次占比为5.8%、4.7%和4.4%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哪些行业灵活就业劳动者最集中?从岗位分布来看, 制造业灵活用工集中于普通工人等一线基础岗位;传统服务业灵活用工集中于服务员、 保洁、 保安等基础岗位;现代服务业灵活用工则集中于专业技术岗位与市场岗位 。
《报告》数据显示,建筑业的灵活就业人数规模居第一,为4449.6万人 , 建筑企业灵活用工人员占比总用工数为76.60% 。而制造业的灵活就业人数规模仅次于建筑业 , 为1530.2万人 。
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也存在大量灵活就业人员,餐饮酒店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教育培训业一直是流动性服务业的典范,劳动者流动频繁 , 存在大量兼职人员等,分别有1044.3万人、576.6万人和369.6万人 。金融、房地产业和互联网、IT相关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灵活就业人员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
3.为什么选择灵活就业?
劳动者为“缓解经济压力” 企业为“降本增效”
对于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而言,这并不是第一份工作 。
《报告》显示,受访的灵活就业人员中,选择“目前是第一份工作”的仅占3.6%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超半数灵活就业者表示,“家庭经济压力大”,45.2%劳动者为了“先积累工作经验”,而以“无其他工作机会,只能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员占比为34.7% 。
此外,越来越多劳动者为补充家庭收入选择灵活就业岗位为“副业” 。数据显示 , 26.9%的劳动者出于“到手收入相对较高”选择灵活就业,18.7%的劳动者为了“正式工作之外赚点外快” 。
对于企业来说,灵活用工也是有效的“降本增效”手段 。
《报告》显示,近五成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动机是“降低用工成本”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发现,服务业、制造业常用“灵活用工”来解决季节性“用工荒”的难题 。
数据显示,28.4%企业因“短期项目或季节性用工需求”使用灵活用工 。国有企业由于对编制或工资总额划定了限度,也会使用灵活用工 。还有7.8%的企业使用灵活用工的主要动机是建立可供筛选的人才蓄水池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此外,实习也是灵活用工的主要形式之一 。互联网大厂每年放出数千个实习生岗位,小红书上搜索“实习offer”笔记超8万条 。
企业为什么爱用实习生?《报告》显示 , 超三成企业采用实习作为灵活用工的形式 , 用工成本相对较低 。而劳务派遣占据27. 3%的比例,是企业第二偏好的灵活用工形式,也是全国范围内应用较广的灵活用工类型 。
灵活就业人员都集中分布在哪类型的企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梳理《报告》发现,外资、港澳台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灵活用工普及程度高,而民营企业的灵活用工普及度相对偏低 。国有企业的编制内员工名额与用工需求存在不匹配,也常采用灵活用工模式作为人力资源缺口的补充 。在岗位方面, 国有企业与外资、港澳台企业的灵活用工集中于一线基础岗 , 而民营企业还会在专业技术岗、市场推广岗上大量使用灵活用工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
4.为2亿灵活就业者“托底”
政府推出“组合拳”政策保障权益
随着共享经济、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的快速发展,灵活就业群体不断扩大,灵活就业人员遇到的瓶颈和社会保障问题也急需解决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梳理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及灵活就业相关政策发现 ,  2019年至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提及“灵活就业”,政府颁布政策从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向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转变 , 进一步促进了灵活就业的发展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政府陆续推出灵活就业“组合拳”政策,为2亿灵活就业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灵活就业群体更“安心” 。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灵活就业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收费全部取消 。此后在2020年7月,明确加大对灵活就业的保障支持 。
在2021年 , 我国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各项权益保护“提速”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对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社保等权益进行完善,同时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的住房公积金试点 。此后还逐步减少灵活就业人员在医保、社保等方面的户籍限制 。

数读|2亿人:谁在灵活就业?哪些工作岗位最“灵活”?

文章插图
值班编辑 古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