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的文化内涵 踏青的文化内涵200字


踏青的文化内涵 踏青的文化内涵200字

文章插图

清明节将至,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时节 。关于清明节踏青之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里 , 此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论语》中的儒家理想到杜牧、陆游的诗词、《清明上河图》中的市民生活画……古代诗词典籍中处处皆有踏青这种休闲活动的展示 。
清明节踏青 , 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 。《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 。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几乎情不自禁地喟叹说:“吾于点也 。”
孔子的话,说明远在春秋时期,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习俗 。这种踏春的生活娱乐是作为儒家作为人生理想境界的“美乐”精神内在相联的 。先秦儒家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 是人们在“乐以行仁”的自觉努力中实现的一种特定存在状态,既包含道德又超越道德、既包含审美又超越审美,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选择 。
在《诗经》中,就有青年男女春日出游水滨的例证 。譬如《郑风·溱洧》:“溱与洧 , 方涣涣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便是讲述郑国男女出游相爱的故事 。
【踏青的文化内涵 踏青的文化内涵200字】后来的清明踏青,应该说是发源于上古而又继承古上巳节祓禊遗风的结果 。上巳节,作为传统节日 , 晚于作为节气的清明,它的前身是寒食节 。春秋时期,相传晋国的臣子介子推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曾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充饥 。重耳回国后,介子推却逃到绵山里 。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受赏,被活活烧死 。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全国禁火,只能吃冷食 , 纪念介子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