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体弱多病的原因: 三大系统疾病根源在脾土

【孩子体弱多病的原因: 三大系统疾病根源在脾土】孩子体弱多病, 除了父母遗传等先天因素,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后天养育不得当 。

孩子体弱多病的原因: 三大系统疾病根源在脾土

文章插图

其实, 孩子最经常得的, 无非就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三大系统的疾病 。
1、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 。 在人体的十二经脉中, 主管消化系统的足太阴脾经 若未能调节好, 孩子就容易患上积食 等消化系统的疾病 。
消化系统常见病包括:
泄泻(小儿肠炎、腹泻)、腹痛(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口疮(口腔炎)、鹅口疮(鹅口疮)、呕吐(急性胃炎)、厌食(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积滞(消化不良)、疳证(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 。
2、 若脾胃长期受损, 脾土生肺金, 主管呼吸系统的手太阴肺经 受牵连, 孩子就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喉咙发炎 等呼吸系统的疾病 。
呼吸系统常见病包括:
感冒、外感发热、乳蛾病(扁桃体发炎)、外感咳嗽、肺炎喘嗽、虚人感冒、内伤咳嗽等 。
3、 若手足太阴经没呵护好, 孩子就容易出现第三系统“足厥阴肝经” 的问题, 即神经系统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孩子情志 上的受损 。
经常有家长求助: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明明很聪明, 却总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平时好动多动, 脾气也不好 。 这其实是情志受损的表现 。
神经系统常见病包括:
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易怒、多动症、抽动症、癫痫等 。
俗话说“病从口入” 。 想要孩子身体健康少生病, 还是要回到最初的起点, 即对孩子幼稚的脾胃进行呵护, 合理喂养是关键 。
把主管消化系统的足太阴脾经调理好, 打好基础, 牢固根源, 孩子才不容易生病 。
“六经”的问题包罗儿科常见病
把握“六经”运作时间很关键
我们常说,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影, 孩子出生后脾常不足, 伴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 孩子“六经”的发育也应该逐渐向成年人靠拢 。
所谓六经, 是指人体与消化、呼吸、神经系统疾病直接相关的三阴经和三阳经, 其中脾、肺、肝是三阴经, 胃、大肠、胆是三阳经 。
六经的问题几乎包罗了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六经功能之根本在于后天脾胃经 。
可以这样理解, 脾胃消化功能的好坏决定了孩子的健康状况 。
那么,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防治这些常见病?
除了做到我们经常说的“常需三分饥与寒”的克制之外, 把握六经的运作时间, 合理调整作息 也非常关键 。
人体六经的功能及运作时间
胆——主决断、储存和排泄胆汁, 主行于子时
肝——主疏泄、藏血、开窍于目, 主行于丑时
肺——主皮毛、施呼吸宣肃、朝百脉, 主行于寅时
大肠——分清别浊、排除糟粕, 主行于卯时
胃——主受纳, 主行于辰时
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 主行于巳时
以胆经 为例, 胆经主决断、储存和排泄胆汁, 主行于子时 。
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胆经工作的时间, 胆经在这个时间段里养阴排毒 。
所以, 我们家长就应该懂得不能让孩子太晚睡 。 小婴儿最好晚上8~9点开始睡觉, 3岁以上的孩子晚上9~10点睡着为最佳 。
儿童常见病防治的核心——
“治未病”
此外, 中医有“上工治未病” 的说法, 即在孩子没病之前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调养, 讲究“未病先防, 小病防变, 病后调治” 的方法, 孩子出现即将生病的征兆时, 家长要及时采取措施将“小病化了” 。
比如说, 家长观察到孩子出现积食的症状时, 及时用三星汤、及时给孩子换成素食、及时控制孩子情绪等方法, 都可以消减孩子患病的概率 。
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细心观察, 才能及时而准确地判断出孩子的身体情况 。
比如, 前段时间有一个患肺炎的孩子, 看诊的时候他的妈妈无意中说起孩子平时总是不好好吃饭, 手抓来抓去, 过于活泼好动, 但前两天突然开始变得很乖 。
其实, 孩子平时“不太乖”但突然变乖等情志上的改变, 就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征兆之一 。
“消食导滞法”是儿科“治未病”的首选方法 。 常见的消食导滞方药有:保和口服液(丸)、保济口服液(丸)、神曲消食口服液、大山楂丸、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制药)、三星汤、炒三仙、焦三仙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