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有什么习俗 秋分的习俗有什么


秋分有什么习俗 秋分的习俗有什么

文章插图
1、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 , 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
2、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 。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 , 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 , 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 , 见啥说啥 , 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言词虽随口而出 , 却句句有韵动听 。俗称“说秋” , 说秋人便叫“秋官” 。
3、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 。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
4、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 , 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 。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 , 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
秋分三候是什么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
一、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
二、由于天气变冷 , 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
三、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
秋分的气候特点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 , 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 , 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
秋分时节 , 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候平均气温”划分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 , 凉风习习,碧空万里 , 风和日丽 , 秋高气爽 。
【秋分有什么习俗 秋分的习俗有什么】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