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柜真的赚钱吗 快递柜怎么盈利的

在快递行业中,快递收货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快递员送货上门模式;另一种是用户自提模式,比如智能快递柜、菜鸟驿站等 。 从当前来看,以智能快递柜为首的用户自提模式比例在明显增多 。
近一两年,智能快递柜愈发火热、频上热搜,不乏有政府鼓励的正面新闻,也不乏有舆论风波的负面评价 。 那么,智能快递柜真的是风口吗?如此之火,为何经营者一直“叫苦不迭”?它究竟能不能盈利?下面带着问题一起探讨下 。

快递柜真的赚钱吗 快递柜怎么盈利的

文章插图

一、快递柜真的是风口吗?
说起智能快递柜,早在2012年8月国内市场上就已出现 。 确切地说,京东是所有快递柜布局最早的企业,但后来由于快递柜自提模式与京东的物流服务体验不相符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原因,最后并没有大规模推广下去 。
而速递易认为看到了风口,在2012年底快速布局,2013年进入快速发展期,15、16年达到顶峰,在全国79个城市,布局了5.6万个智能快递柜,迅速成为了快递柜行业的领先者 。
2015年4月,由顺丰、中通、申通、韵达等物流平台和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合资建立的丰巢科技成立,仅两年时间,丰巢就在全国投放了4万个快递柜 。 同时,身为“国家队”的中国邮政也在2015年入局,推出易邮递,布局快递柜业务 。 2018年初菜鸟推出菜鸟驿站智能柜,也开始加速落地 。 2019年京东宣布重启快递柜业务,首批快递柜投放在北上广等快递量集中地区 。 可见,各路资本的“扎堆”入局,使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变得愈加热闹 。 2019年全国已经建成40.6万组智能快递柜 。
虽然从各大公司的年报、财报数据来看,很多企业都在亏损经营,包括丰巢、速递易等,但还是有很多玩家试图入局 。 其中,丰巢在连年亏损阶段,不但没有放缓布局,反而继续增持 。 2020年5月,丰巢收购中邮智递(原中邮速递易),原本两家份额接近70%,如今二者联合,快递柜市场将彻底形成一家独大,甚至可以说垄断地位 。
此外,再加上去年疫情影响,无接触服务等成为了主流配送方式 。 现如今,各地邮管局、住建局等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及标准,将智能快递柜等纳入末端配送体系 。 如江苏省住建厅发布的《住宅设计标准》,明确指出要新增智能信包箱等设施 。
可见,快递柜确实是风口 。
但,为啥被玩坏了呢?
其实刚开始,快递柜刚问世时,用户觉得还不错,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取件,反正也不收费,对于经常出差或下班很晚的用户来说是个很不错的服务 。
坏就坏在,用户被“免费”教育的服服帖帖之后,再进行收费,那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
其实,这些快递柜刚问世时,这些资本玩家就将自己标榜为快递服务的延伸,服务于“最后一公里”,声称我能够帮你们(快递员)提升投递效率,你们以前送货上门效率太低,现在用我的快递柜能够实现翻倍、三倍等,以此来利诱快递员优先使用他们的快递柜服务 。 快递员乐享其成,部分消费者也觉得挺好,资本玩家也撒花庆贺场景切入成功 。 在逐年的教育和培养后,最后各方入戏太深,眼看免费策略无法持续,又无盈利模式可转,为了维持生存,度过危局,最后向用户收费 。
用户当然不买账,又不是我授权给你的,你就是快递服务商 。
二、盈利难,商业价值难以转换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组30格口的快递柜初始投资金额(含柜子硬件成本、进场费、租金、电费、人员工资)至少在4.5万元 。 如果每天使用率100%,按照快递员“保管费”0.3-0.6元测算,收回初始运营成本至少要三四年 。 此外,还要考虑不断上涨的设备维修、升级等费用 。 同时,该行业还不具备规模效益,即每个小区场地租赁费不同,有些场地费随着竞争者入局而水涨船高 。
从速递易背后的母公司三泰控股财报上来看,2015年亏损近6500万元,2016年亏损高达12.69亿元(据称还包含其他业务的亏损),2017年甚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丰巢自成立伊始,也一直在烧钱,到2018年末,其累计亏损已超10亿元 。
虽然,丰巢、速递易等在收取快递员“保管费”的同时,还试图在寄件收入、广告收入上寻找盈利点,但最终发现相比成本来说,几乎九牛一毛 。 用户除了存取件,其他功能几乎没有用过 。
根据数据显示,中邮速递易(由中国邮政、三泰控股、复星资本、菜鸟网络2017年合力打造)2019年总营收中,快递柜业务收入为3.66亿元,而广告业务收入仅为0.63亿元,连快递柜业务的零头都不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