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七章读后感600字】
文章插图
第七章 子*:“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此章有“观过知仁”*意思 。而这句话表面看来有歧义,但是其儒家*生命价值是肯定* , 也是不变* 。一种可能*解释就是:“仁”训为“人”;“党”为“类” 。这句话*意思就是:人*过错分别归于不同*类别,所以 , 通过观察一个人*过错就可以了解一个人仁还是不仁了 。再有一种*解释就是:人指君子 。“过”指过错 。结合“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来理解,“人之过也”*人就是君子 。君子可能犯过错 , 各有所不同,观察君子*过错 , 才能知道其为仁如何 。此解较为妥当 。以下几种解释可资参考:
孔安国*:“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 , 当恕而勿责之 。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 。”(《论语注疏》)
二程子*:“人之过也 , 各于其类 。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痪庸诎?nbsp;, 小人过于* 。”
尹焞*:“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
后汉吴佑谓:“掾以亲故:受污辱之名,所谓观过知仁”是也 。
朱熹按:“此亦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非谓必俟其有过 , 而后贤否可知也 。”(《论语集解》)
现在看来 , 仁与不仁是区别君子和小人*标准 , 然而,时过境迁,物似人非 。人们*道德和法律也在不断变化,仁与不仁也不断呈现新*意义,君子小*在以不同面貌显现 。所以,因恪尽职守,理解偏差造成*失误,是君子之过;而故意知法犯法,穿凿附会 , 钻法律*空子则是小人之恶了 。因此,我们不仅要观过知仁,还要观恶知非?。?
推荐阅读
- 《辛弃疾》读后感600字
- 《格里拂游记》读后感600字
-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600字
- 《当生命濒临绝境》读后感600字
- 读《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感350字
- 读《最后一课》有感350字
- 《天空包在馅饼里》读后感300字
-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350字
- 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感350字
- 《和乌鸦做邻居》读后感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