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动机, 在鼓舞着用户乐此不彼的转发内容?只有洞察到他们转发行为背后的心理依据, 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创作出传播度强的内容 。
传播学家认为, 大众的社会及心理需求逃不出5种类型:认知的需求、情感发泄的需求、个人整合的需求、社会整合的需求、炫耀的需求 。 接下来我将简单向大家介绍这5种心理动机的含义 。
1.认知的需求
文章插图
大家看到这页PPT上的三个图标, 我相信中间那个图标大家都很熟悉, 它是微信的点赞图标, 左边那只竖着大拇指的手, 是Facebook的点赞图标, 右边的红色爱心是图片社交软件Instagram的“喜欢”图标 。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国内外各大社交平台都有“点赞”按钮, 却少有“踩”或“不喜欢”按钮呢?因为它们非常懂得用户的心理, 他们知道, 用户拥有寻找认同、理解和归属感的需求, 所以用“赞”去给他们认同, 从而刺激他们不断地在平台上生产、分享内容 。
比如你在微信上发了一张自拍……同样的, 如果你的内容, 用户觉得分享出去能满足的认知需求, 那么被转发、分享的概率就更大 。
2.情感发泄需求
除了认知需求, 情感发泄需求也是促使用户转发内容的一个重要心理动机 。 虽然人们视理性为一种可贵的品质, 但人类绝对是情绪化的动物 。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近几年那些成功“刷屏”的文章和活动, 就会发现他们在某种程度上, 都为人们的压力提供了一个疏泄口 。
比如说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 就为一线城市那些压力大、但渴望自由的青年提供了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 鼓动他们放下眼前的苟且, 去追求远方和田野 。 而咪蒙的那篇“致贱人”就更巧妙了, 这篇文章的功能是什么呢?是帮用户发泄了对身边人的怨气, 你想想, 如何一个用户转发“致贱人”这样一篇文章到朋友圈, 是不是就是借咪蒙的嘴, 说给他朋友圈的某个人听?如果你的朋友圈没有这个贱人, 你还有什么转发的理由吗?
包括前阵子刷屏的“网易云音乐”事件, 也是通过用户的留言, 帮大家抒发某些情绪:不被爱的酸楚、生活的疲劳、对自我和世界的沮丧……非常容易戳中人心, 引发共鸣 。
3.个人整合的需要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三种心理动机 。 个人整合的需要, 提高可信度、稳固性和身份地位 。 怎么解释呢?我相信, 任何一个使用过微信“朋友圈”这一功能, 99%见到过以下几种类型的内容, 而且, 它们每次出现都是以排山倒海的架势袭来 。
它们分别是:XX签(比如新年签、四月签)、XX测试(比如中文词汇量测试、英文词汇量测试、粤语测试等等), 还有一种, 就是XX行业报告(比如2016互联网趋势报告),标题如何加上“最全、干货、深度”这种字眼, 基本很多人根本看都不看内容, 就直接转发了 。
刚才提到的三种内容, 就是典型的满足用户“个人整合”的心理需求 。 人们分享这类内容, 往往是为了向周围的人展示自己的知识、专业能力、见识等等, 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 比如很多人在转发新年签的时候会附带抒发要努力要上进的鸡汤, 很多人在分享XX趋势报告的时候会附上自己对行业的见解, 就是这个道理 。
4.社会整合需求
我们再来看看第四种需求:“社会整合”的需求, 其实简单来说呢, 就是社交需求 。 用户通过分享信息, 和家人、朋友、同事进行交流 。 类似星座、美食、情感类, 以及段子、搞笑的内容常常被用作这个用途 。 试想一下, 你平时最常给朋友转发的内容, 是不是都离不开这几种?
5.炫耀的需求
最后一个很常见的需求就是, 炫耀的需求 。 用户通过分享内容而找寻优越感, 也就是俗称的“装X” 。 比如知乎上常见的花式炫耀大法,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这些话题都是上百万、数百万的浏览量 。
6招, 让你的文案更容易被转发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三部分内容的讲解 。 在有了前面的分析铺垫之后, 我们再来谈文案创作的技巧, 就会容易多了 。
关于如何写出传播力更强的内容, 我总结了6个关键词, 他们分别是:人性公约数、紫牛思维、信息阶梯、救猫咪、KISS原则和借势 。 前2个关键词是基于选题的角度, 信息阶梯和救猫咪则是具体的文案写作技巧, 而KISS原则和借势则是文案想要被疯转需要遵循的传播原则 。
推荐阅读
- 厂房搬迁解决方案,打动人心的文案,都是这样写出来的
- 妈妈过生日送什么礼物,这些有趣的都可以
- 老人过寿送什么礼物,必须有这10件礼品
- 小孩一周岁送什么礼物,不如送Ta这些
- 情人节送什么礼物给老婆,一份有趣的礼物在这里
- 给男性长辈送什么礼物,这些有趣的都可以
- 送女人什么礼物好,一份平价的礼物在这里
- 节日礼物送什么好,这些有创意的都可以
- 送给同学生日礼物,这些走心的都可以
- 给父母买什么礼物好,这些有逼格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