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文案的3大标准 好文案的标准有哪些?

如今 , 文案贯穿着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 每个地方都有文案的身影 。 每个人都可以就自己的见识、立场对于某个文案发表建议和意见 。 但是讨论往往演变成个人主观的臆想 , 最终得不到最终结论 , 或者寻求上级老板的拍板决定 , 哪怕老板其实并不专业 , 也无法提供真正的意见 。
讨论文案讨论出了一地鸡毛 , 我们在说文案时 , 究竟在讨论什么?什么可以作为好文案的标准?通过阅读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一、看得懂
一个文案究竟好不好 , 是否足够有思想、有意境、有特色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 , 最重要的是要让人看懂 , 先看懂 , 能理解意思 , 才算打开了第一道敲门砖 。
就拿现在大家经常吐槽的一些常间的空洞文案吧:至臻精选、高贵品质、倾世之选……都是看不懂 , 读不来 , 想不透的词语 。 堪称大型翻车现场 , 这些产品、汽车、房子卖得出去 , 靠的更多还是刚需和销售人员努力而不是文案……
当然 , 看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比如:网易新闻有态度的文案“中二不是病 宅腐来续命 态度是我 更是我们 有态度 不独行” , 非二次元人根本看不懂在说什么 , 反而二次元人年轻人看到这个文案 , 会默默的会心一笑 , 进而加深了对网易新闻的好感 。
所谓懂的人自然懂 , 不懂的人不强行解释 。 巧妙的文案即能勾起圈子外的好奇心 , 也能加深全圈子内的凝聚力 , 一箭双雕 。
文案不是金钱 , 自然也做不到像金钱一样能够讨好每一个人 。 在这个基础上 , 我们撰写文案时 , 自然就不应该要求每一个人都能看懂 , 强行触达或者讨好 , 更坏的结果只能是引起更多人的看不懂和反感 。
想要写出“看得懂”得文案 , 一般要从两个要素下手:
让合适的词出现在对应人群场景中 。
如上面的例子 , “中二”“宅腐”这些词的受众范围非常精确 , 比如“中二”是想表达一种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 , 自我意识强烈的意思 , 如果把某年轻品牌汽车广告从:让你感受最自由不羁的灵魂 。 改编成:让你感受最中二的灵魂 。 整体画风就是一场灾难 。 圈子外的人看不懂 , 圈子内的人也会由于强烈的反差而看不懂 。
少用大词、空词 。
看烦了各种报告、发言的我们 , 应该对很多形容词、副词深恶痛绝 。 在绝大多数文案中 , 大部分的词语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 经常作为一个独立词语出现或者放在某句话的结尾:这是你的至臻之选 。 用户理解不到 , 而且还反感 , 用户是无法看得懂的 。
二、想得到
“想得到”这个词一语双关 。
一层意思是用户看到这个文案 , 就想要得到文案背后的服务或产品 。 另一层意思是用户能够在其他关联场景时 , 想到这个文案及背后的场景 。
先说想得到背后的服务或产品这一层 , 当用户阅读了一个文案后 , 开始产生购买欲望时 , 就算成功了 。
比如红星二锅头:将所有一言难尽 , 一饮而尽 。
这个文案有多好呢?就是像笔者这样的从不喝酒的人 , 都想要感受一下那种一饮而尽的豪迈和壮烈 。 形成了购买欲望 , 确实『想得到』 。
那什么是想到文案及背后的关联场景呢?
农夫山泉:我们不生产水 , 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
这个文案如果单从字面和语境上来说 , 并不能产生出让人有购物欲望的心里 , 因为刺激还不够 。
但是如果结合农夫山泉广告片种那些优美的水源地、铺天盖地得污染报道、见到秀美景色时的内心感叹 。 用户就非常自然的能够感受到农夫山泉和『美好』这个词的联系 , 自然而然的 , 这种触景生情之感就会无限的被放大 , 以至于文案开始辐射到行业以外 。
比如『你们不生产文案 , 你们只是文案的搬运工』『我们不生产手机 , 我们只是零件的组装工』……影响力开始扩散到各行各界 。
好的文案不论是产生瞬时的刺激 , 还是长久的回味 。 但让用户想得到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 面向考研学生党的『参与活动就送考研学习资料』而言 , 『参与活动就可以获得一套肖秀荣复习资料』更有”得到”的冲动 。
要想让用户『想得到』 , 就该使用更贴近地气 , 更富有场景化、具象化的词汇去描述 。 『搬运工』、『肖秀荣』都属于此列 , 能够让人立刻产生联想 。
三、讲得出
一句文案 , 在达成了看得懂和想得到两个目标后 , 第三个目标就应该是讲得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