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怎么办 春燥不停上火中医有秘方( 二 )


烦躁、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 都会致使肝气郁结 。 因此必须学会制怒, 尽量做到心平气和、无忧无虑, 肝气才能舒达 。 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 尽快将肝火熄灭 。
按摩四穴位灭春火
1、太冲穴
中医认为, 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 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当肝有病变, 则气机不调, 气滞水停 。 肝火旺, 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 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 。 太冲穴在脚背上, 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 1.5厘米的凹陷处, 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 。 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 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 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
2、合谷穴
中医认为, “肺主通调水道”, 肺不好, 容易生痰、口干等, 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 。 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 。 合谷穴, 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 位于手背虎口处, 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 中医认为, 大肠与肺相表里, 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 按摩和针刺合谷穴, 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
3、心包经
中医认为, 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 还须以心脏为动力, 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 。 若心火过旺, 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 。 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 都可泻心火 。 手厥阴心包经, 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简称心包经 。 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 往上行至腋窝, 再沿手臂内侧中线, 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
4、内庭穴
中医认为, 脾主运化水液, 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 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 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 滋润人体 。 脾有热时, 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 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
灭火的中药
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 内含蒽酯及蒽醌甙, 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 药理试验证明, 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
中医认为, 决明子其性微寒, 味甘、苦, 功能清肝明目, 利水通便, 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 羞明多泪等 。 此外对治疗高血压, 肝炎, 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
用量:3--9克, 捣碎煎服 。
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内含挥发油, 连翘酚, 黄酮甙, 生物碱等 。 药理试验表明, 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 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 。 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 所含的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致密度, 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 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
中医认为, 其性微寒, 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 散结消肿, 适用于温热, 丹毒, 斑疹, 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
用量:一般6--9克 。
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 含玄参素, 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 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
中医认为, 其性寒, 味甘、苦, 功能滋阴降火, 凉血解毒, 适用于热病烦渴, 发斑, 骨蒸劳热, 夜寐不宁, 自汗盗汗, 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
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 内含薏苡素, 天门冬酰胺等 。
中医认为, 其性寒, 味甘, 功能清热生津, 除烦, 止呕、利尿, 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 鲜者15--40克 。
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 内含桂皮酸, 多种酚类物质, 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着的解热作用, 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 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 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着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
中医认为, 其性寒, 味甘、淡, 功能凉血, 退蒸, 清泻肺热, 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 肺热咳喘, 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
用量:一般为3--9克 。
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 含牡丹酚, 牡丹酚甙, 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 。 药理试验证明, 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 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 。 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