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前几天 , 带 Jo 出去玩 , 毫不意外的 , 我们的箱子里装着他那块破毯子 , 这块毯子随我们到过很多地方 , 有一次箱子太满没有带 , 飞机上 Jo 就一直追问我毯子在哪 , 结果连着几天他都折腾到夜里 12 点 。
这次带毯子出去 , 他跟家里的作息一样 , 好像那毯子是一座通向家的桥梁 , 让陌生环境也有了家的味道 。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小宝宝拿到自己的安抚毯 , 马上就安静下来睡着了
有一段时间临睡前 , Jo 会把鼻子埋在毯子里 , 深深闻上一口 , 一头倒在床上 , 嘴里念着“一点也不臭” , 然后就像喝醉了一样安心睡去 。
在这块毯子上 , 他表现出强烈的主权意识 , 他拒绝别人清洗 , 拒绝别人挪动 , 我们只能趁他去幼儿园 , 用没香味的洗衣液洗完烘干 , 等他回来 , 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
我记得几年前在天涯上看见过一个帖子 , 一位妈妈发帖求助 , 寻找一种 80 年代生产的床单 , 她说她的孩子从小搂着一张床单睡觉 , 已经很破了 , 她想换一个新的 , 但同样的老古董再也找不到了 , 所以来天涯求助 。
床单没找到 , 竟引起好多人唏嘘 , 不少成年人感叹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 。 许多成年女生对毛绒玩具没抵抗力 , 其实也是在寻找安抚物 。
有个上大学的女生说 , 妹妹(它玩偶熊的名字)是初中来到她身边的 , 考试时要和它击掌 , 写作业时要它陪着 , 晚上她给它盖被子 , 冬天给它做衣服 。
她甚至还给玩具熊织过一条围巾 , 做了两双儿童鞋 。
如果没有孩子 , 我曾经觉得这样的大人中毒已深 。 比如我大学闺蜜室友 , 从家里背了一床的毛绒玩具 , 一个近 1 米 7 的彪悍学霸搂着小熊睡觉 , 总有莫名喜感 。
可现在我知道 , 无论大人、孩子 , 都需要借助一种寄托物来自我安慰 , 紧紧拥抱 , 会让压力和焦虑得以释放 。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阿汤哥家的小苏瑞从小和父母奔波在酒店 , 手里总离不了安抚兔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自我安慰的形式很多 。
心理学家发现 , 孩子在 4~6 个月大时就萌发了自我安慰的能力 , 有些宝宝在疲劳或焦虑时就会通过各种形式 , 缓解焦虑和痛苦的情绪 , 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
他们会吃手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吐舌头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抓耳朵、拍头、扯自己头发、摇头晃脑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还有使劲拍巴掌、使劲敲击等等很奇葩的专属方式 。
我就经常接到妈妈们火急火燎的提问 , 她们以为宝宝出了什么问题 。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断奶后 , 有些宝宝还会迷恋上摸妈妈咪咪 。

孩子自我安慰的方式有很多,却被当成了有毛病!

文章插图
有的孩子有专属玩偶、毯子、安抚巾 , 有的孩子不需要借助这些东西也很开心 , 都是很正常的 , 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安慰方式和能力都不同 。
通常 , 吃手、啃毯子总被父母觉得有问题 , 被“育儿专家”当做没有安全感 , 缺乏家长的陪伴 , 是过分依赖型人格 。
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 , 并不完全正确 , 有许多妈妈全心陪伴的孩子也迷恋安抚物啊 。
当焦虑时 , 宝宝们不是一味向爸爸妈妈啼哭 , 而是想办法自己安慰自己 , 这是他们独立性的萌芽 , 是好事 。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在自我安慰呢?
如果他不哭不闹 , 但却总是静静的津津有味的吃手 。
有时他哭了 , 给他抱起他的小玩偶就破涕为笑了 。
不肯睡的孩子 , 给他找到一个有妈妈味道安抚物 , 就可以睡了 。
在断奶、需求得不到满足、晚上睡觉、早上妈妈上班、换环境、换阿姨、上幼儿园时 , 都是焦虑上升期 , 是他们尤其需要安慰与自我安慰的时期 , 恋物和吃手等古怪行为也就越发严重 。
当宝宝完全形成对一种安慰物的依恋 , 试图终止这种依恋关系是粗暴的也是不公平的 , 有时反而会负面强化 , 会适得其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