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进补好时机 十种中药最有效补气血( 二 )


9、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补肾生精、益血明目、乌发悦颜,为滋补肝肾之佳品,被誉为历代保健良药 。 如《神农本草经》里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 ”《食疗本草》谓之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 ”据药理研究,枸杞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有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症、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 。
10、何首乌
何首乌味甘、苦、涩,性微温 。 归肝、心、肾经 。 若生用,功在润肠通便;若制用,功在补肝肾、益精血 。 另有白首乌,是以萝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块茎入药,虽功同赤首乌,但补力较弱 。 由于何首乌有促进红细胞发育,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和轻泻等多种药理作用,故为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 。 它不仅为滋补强壮佳品,亦为乌发、悦颜、润泽肌肤之要药 。 年迈体弱者常服则大有裨益 。
初冬吃什么补气血?以上介绍10种食物是补气血的佳品,在做菜熬汤的时候不妨多加一些,能帮助改善气虚畏寒的症状,还能养颜抗衰老,不妨多吃哦 。
大吃大喝就是进补?冬季进补别走入误区
在冬季的3个月里,日短夜长,天寒地冻,人体消耗减少,而且睡眠好、胃口好,容易吸收和储藏养分,所以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 。 但是,冬季进补存在一些误区,多补、乱补的现象并不少见 。 平时我们常犯的腹胀、便秘、失眠、易感冒、气短、口腔溃疡、上火……就有可能是补之不当而补出来的!
冬季进补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冬季大吃大喝就是进补
通常进补大多是为了补虚,因此进补吃的食物大多是肉类,如鸡肉、牛肉、羊肉等 。 于是,有的人不明就里,以为进补就是大吃大喝 。 实际上,进补是慢工细活,是在选对补品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补 。 如果不顾身体条件,一味大吃大喝,以致能量过剩,会带来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健康问题 。
误区2:冬季人人都应进补
有些人觉得秋冬进补,人人适宜 。 大补大受益,小补小受用 。 其实,只有虚的人才宜进补,如果身体不虚,盲目乱补一气,也会影响健康 。
误区3:虚人补品可随意用
补品虽好,不可滥用 。 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不同补法 。 进补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 如果阳虚补阴,阴虚补阳,或者缺多补少,或者缺少补多,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
那么,为了避免进补的误区,冬季进补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冬季进补原则
第一,冬季进补应“因证用补”
证有阴阳虚实、表里寒热 。 证不同,进补也应不同 。 寒证,热性食材就是补;热证,寒性食材就是补;阴虚当用补阴的食材或药物;阳虚当用补阳的食材或药物 。 只有因证用补,才能发挥进补的保健作用,因此,进补一定要在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指导下,因证用补 。
第二,冬季进补应“因人而补”
因人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禀赋不同,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 。 寒症的人或阳气不足者,忌吃寒凉性食品;热症或阴虚之人,忌吃温热性食品 。 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 这都是在进补中应注意的 。
第三,冬季进补应“因地而补”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进补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 但是,无论是采用食补、药膳、药酒和膏方补中的哪一种,都要注意因证用补、因人而补及因地而补 。 凡内热重、肝火旺的病人或体虚者,有高血压病而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或经常有出血倾向,有口疮及大便秘结者,不宜进食红参、鹿茸及热力较强的补品 。 有些人体内有较重的湿热、积滞、痰浊时,不能骤然进补,应当先服几贴“开路”中药,清理一下,然后再进补 。 总之,进补要务必注意针对性,这样服用补食、补膏、补酒,才能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 。
冬季养生:注意中医饮食养生 进补前先引补
冬季已经到来,在冬季寒冷的季节,中医养生保健之饮食养生的四大注意事项你知多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如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