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专注力,是刻意培养还是顺其自然?


孩子的专注力,是刻意培养还是顺其自然?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前置端口, 就像一个黑暗里的电筒, 打开开关照到哪里才能看到哪里的东西一样, 孩子把注意力放到某个事物上才能进行后面的记忆和学习 。 正是因为我们了解专注力的重要性, 所以才想寻找最适合的方法去加强孩子的专注力, 那是需要刻意培养还是顺其自然呢?
简单来说, 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该培养时要抓住机会培养和发展, 该放任时也要放得开、忍得住 。
之所以要寻找平衡点, 是由专注力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专注力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成熟而逐渐发展的, 比如持续注意事物的能力在不同年龄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2岁左右的孩子自己看喜欢的绘本大概能看5分钟左右, 而到了4岁可能就可以看10-15分钟, 再到6岁可能就可以延长到20分钟甚至半小时了, 这就是一种发展的过程 。
和其他能力互相关联
其次, 专注力和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等又是有相互关联的 。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本身有认知或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专注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
被其他因素影响
此外, 专注力还容易受到孩子的睡眠、身体状态、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比如孩子没睡好、生病了或者是因为受到批评心情不好的时候, 他的专注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难以集中 。
因此我们对孩子专注力的关注不能只是从一个时点或者一个片面的角度去看待, 还需要更为全面的、多角度、多场合和多时点的去理解专注力的问题, 而对孩子的专注力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
【孩子的专注力,是刻意培养还是顺其自然?】如何把握机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对专注力的培养更建议是基于生活的设置和细节上的把控, 而不是专门、特定或者是刻意的培养 。 具体而言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把握合适的机会
其一, 把握机会的培养更建议是在陪伴和游戏的过程中来进行 。
无论是玩玩具还是阅读、看绘本, 孩子在年幼时都是需要父母的陪伴来帮助他们不断地进行注意力的深入和拓展的, 但是陪伴的过程是需要在旁观察和出手相助同时配合的 。
比如搭积木, 我们是需要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搭, 这时我们需要在旁观察 。
耐心看着孩子之后, 我们也可以创造一些互动和进行适当的引导, 比如当孩子还没掌握特别多的搭积木技巧时, 可能只会一个个积木的搭高或者排列, 此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互动, 一人搭一块, 以增加搭积木的乐趣 。
也可以引导他去进行不同搭配方式的尝试, 可以搭出造型也可以完成一些孩子难以完成的搭建, 给孩子示范和启发 。
同时在陪伴过程中, 当孩子遇到一些由于他的能力不及而不能完成的搭建时, 比如在一个不太稳当的积木块上再加一块, 或者要在一个积木洞里塞进一块积木, 我们也可以及时的给孩子一些不动声色的辅助, 让孩子能够继续探索下去, 而不至于尝试无果而放弃 。
和孩子探索感兴趣的
其二, 我们还需要了解孩子的注意力很大程度是和他的兴趣相关联的,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专注力会有自然而然的集中, 所以在孩子自己探索和我们陪伴游戏的时候, 都需要注意跟随孩子的兴趣, 尽量不要依着我们自己的兴趣和关注来引导孩子 。
比如孩子在把玩手中的积木时我们尽量不要喊孩子来看这里有一个小狗, 也不要总是问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而可以跟孩子一起就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共同的探索和游戏 。
这其实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需要我们耐下性子接受以孩子为主导的游戏方式, 让孩子“带领”我们去发现他的世界 。
注意环境的设置
其三, 我们还需要注重环境的设置, 避免环境无意中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 。
比如可以尝试把孩子的玩具分类放置和收纳, 把游戏区和学习区有所区分, 把孩子学习和作业的区域收拾干净, 尽量减少无关的干扰 。
再比如要避免一心多用, 尽量让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 玩的时候就好好玩, 听音乐的时候就一起听一起唱歌, 画画的时候也让孩子能够纯粹的画画, 而不要在家居生活中长时间的放着电视和音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