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的各种关键词在国内各媒体涌现 如何做国外媒体?( 二 )


5. 最具原创力的疫情比喻之一出自挪威媒体 , 原文是“如果要在此时成为英雄 , 就应该像个刺猬 。 不要学雄狮怒吼或像巨人般紧急 , 而应裹成一团等待 , 暗暗期待柳暗花明”:与对抗性的军事比喻形成强烈对比 , 提倡大部人主动自我约束 , 以减少病毒传播 。
一位加拿大艺术家在受“二战”时期海报启发之后 , 创作了帮助控制疫情的海报 。
而在全面整理之后 , Semino认为“火”是对疫情的最佳比喻 , 因为它能对应疫情的多个面向、画面感强且极其易懂——传达危机与紧迫感;像疫情一样分为多个阶段;易于解释传染的起因和个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解释减灭传染的手段;消防员的角色可对应医护人员;火灾之后果与疫情一样与社会平等问题息息相关;易于对比和描述疫情后的未来社会 。
Semino的论文只是众多对抗失语状态的努力之一 。 除了干瘪无情的报告和用力煽情的采访之间 , 我们表达和描述疫情的方式其实不免贫瘠 , 这也意味着牵连其中人——医护人员或患者——的角色与体验在大部分读者心中要么极其抽象 , 要么极其个体化 , 且都不免渲染 。 在长期深陷疫情困境的西方社会来说 , 通过语言本身来理解疫情和引导大众的情感回应的确是绕不过的命题 。
媒介的蜕变:电视情景剧的温情回归?
印度裔神经学家、科学史学家兼作家Kenan Malik早在2020年3月就在《卫报》发表的文章《我们像飞蛾扑火般用隐喻解释自身》(Like a moth to a flame, we’re drawn to metaphors to explain ourselves)中写道:“新冠病毒既是我们遭受的生理威胁 , 也成为了我们身边诸多现象的隐喻 , 从全球化的失败到移民的威胁不一而足” 。 描述和看待新冠的方式尚在迷蒙之中 , 但疫情本身却为人类社会的处境提供了新的语言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戈达尔也于疫情之初在Instagram上直播讨论疫情对电影制作和语言本身的启示 , 而其中最受引用的观点之一便是以新冠作为信息传播之隐喻:“病毒是种沟通形式 。 它总是寄生于别的什么东西才能流动” 。 戈达尔以新冠为引子再次抨击了语言的不可信 , 但这个顺手的比喻在九个月后逐渐作用于现实中的各种媒介——病毒也附着于传媒 , 改变着人与电影、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关系 。
让-吕克·戈达尔 ,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 。 他在2020年与他人合作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新冠疫情时期的影像” 的Instagram直播 。
其实社会媒体消费习惯在疫情开始之初就得到了关注 , 或许是因为长期以来西方社会对现代媒体越发不信任、对信息爆炸的后现代主义现象越发忌惮 , 也有大选以来对信息传播方式可信度的惯性关注 。 5月 , 摩根大通就发布调研结果 , 总结疫情以来人们的现代媒介使用有何改变:令人无法喘息的不间断新闻、更紧密的社交媒体联系、直播持续增长、好莱坞空窗期以及新电影线上发布的日期提前、电脑游戏填补运动体验的缺失等 , 都直截了当、情有可原 。 但到2020年末 , 随着大选的动荡稍微平息 , 疫情和隔离也成为结束日遥遥无期的新常态 , 对媒介的反思也更细更深 。
就从戈达尔所在的电影行业说起 。 12月初 , 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工作室之一、专注于电影院业务的华纳媒体宣布 , 其全部2021年芯片将在流媒体OTT平台HBO Max和电影院里同时上映 , 每部新片在网络平台进行一个月的播放 。 华纳称之为“针对疫情的临时应对策略” , 而大西洋月刊的文化专栏作家David Smis认为 , 这是对实体电影院的重击 。 在《好莱坞做好了牺牲电影院的准备》(Hollywood Is Preparing to Sacrifice Movie Theaters)一文中 , Smis写道:“(网络上有更便宜而丰富的选择)即使疫情结束 , 新策略培养的消费也很难说散就散;华纳的措施并不针对长期商业回报 , 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个巨大的赌注” 。 双管齐下的新反映方式确实是出自现实考虑 , 但各个电影院可能撑不了那么久了 , 毕竟就美国而言 , 明年夏天之前都不太可能恢复常态 。 AMC警告投资人 , 影院会在2021年初面临流动资金耗竭;另一家连锁公司Regal则已然闭门 。 而华纳媒体代表着众多工作室的业务转移 。
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 , 美国影院票房收入不容乐观 。 (图源:jpmorgan.com)
【关于2020年的各种关键词在国内各媒体涌现 如何做国外媒体?】电影流通形式的改变 , 意味着观影文化的迭代 。 Sims认为电影院将会成为怀旧者的精品电影体验 , 甚至因此提价;亚马逊或迪士尼等巨头将会一举收购凋零的独立电影院 , 用于推销自己的新片 。 Bond大学电影和创意性媒体部门的主任Darren Paul Fisher也在华纳兄弟媒体的新公告出炉后著《试图想象:被疫情推向存亡关键的电影业的三种可能结局》(Picture this: 3 possible endings for cinema as COVID pushes it to the brink)文回应 , 与Sims所见 。 除开用以戏谑的第三种情况即“一切照旧如疫情前” , Fisher认为影院和之后线上上映的时间差会缩短 , 迎来越发频繁的网络直播放映;电影片场系统也会回到制作、流通和放映同属一家公司的旧时立体垄断 , 但迎来新的主人——譬如已在2019年购入自己第一家影院的Netflix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