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关于写软文的几大内容 怎么写软文?( 二 )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最折磨人的任务是两件, 一个是写检讨, 另一个就是接软文 。 两者相比, 我觉得软文比检讨要难写得多 。
广告之难写, 首先在于客户的brief和传播效果很难兼容 。 而我们接广告, 几乎都是和公关公司交道, 而不直接面对客户 。
它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 公关公司没法代客户决策思考, 会导致某些brief特别模糊;另一方面, 为了对客户负责, 上述四条中的第二条, 哪怕是懒惰的资料堆砌和大而无当的自我吹嘘, 也会变成死抠不许删减的brief 。
而这种文字, 每行都可以消灭一万读者 。
新媒体定位各有不同, 软文写法也千差万别 。 只是, 市场成熟和竞争激烈, 对软文的自我发挥容忍度越来越低, 现在, 客户越很难再接受那种前半截是正常文章, 到了后半截, 突然神转折——它的传播效果不错, 读者看了开心, 但未必记得住客户需求 。
软文诉求可分为品牌美誉度和产品功能介绍两个类别, 现在有相对模式化的套路 。 比如, 对品牌美誉度的软文, 从品牌所属行业的某个文化特征或行业特征入手, 通过视角对合理运用, 放大品牌在其中的影响和位置 。
若软文任务是偏向强调产品的具体性能, 那么, 最合适的植入方式, 是找到一个适合的情境或场景, 同时满足读者熟悉和产品适合出现这两个要求 。 文章最好以这个场景入场、转场方式与产品产生首尾呼应 。
但是, 越是成熟有经验的写手, 软文爆款的可能性越低, 因为越是有经验, 就越意味着模式化做得最好, 它必定会导致读者丧失阅读的新鲜和愉悦感 。
不过, 软文和软文真的不同 。
我说的软文难写, 首先讲的是新媒体, 因为新媒体的广告软文是公开透明的竞价市场, 大家都是靠软文生存 。 你不能骗客户, 也不敢骗读者, 这是门苛刻的艺术 。
如果是传统媒体, 情况就另说 。
传统媒体收入是靠硬广, 软文不会公开明码标价, 甚至根本不承认有软文这回事 。 因为传统媒体假装自己不是企业 。 软文明码标价, 会严重伤害其社会公器的公信力 。
但是, 谁都知道, 传统媒体的软文效果比硬广好一千倍, 尤其是, 传统媒体有自媒体永远也不会有的公信力, 不公开甚至不提供软文业务, 不等于不会发生软文业务 。
许多年前, 我无意中翻阅某中产阶级杂志时大吃一惊, 因为封面文章竟然是软文, 问了几个期期必读的朋友, 以他们智力和经验, 对软文竟毫无觉察, 大概是因为无法相信体现其阶层优越感的杂志, 居然也会蒙人 。
不过, 2015年, 该杂志一位主笔因为私自接软文获利被判刑时, 读者对传统媒体其实也可以又立又卖, 已经相当接受了 。
以我的职业经验, 越是拒绝承认软文业务, 或软文业务不透明, 就越容易出现私自接受软文的管理问题 。 而且, 一旦出现疑似软文, 外人根本无法分清, 到底是采访人员编辑水平低?私接软文?还是报社接了软文 。
譬如, 有家全国性机关报, 涉及教育机构创造奇迹的报道, 我几乎会自动先将其预判为软文, 因为它在历史上有过太多软文嫌疑, 譬如它与西安XX学院的渊源, 你今天搜索西安XX学院和中国XX报, 首先会看到这么一句话:
我们常被印刷的文字和名声所欺骗, 以至于被欺骗以后仍然不知 。
最具欺骗性的软文, 是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性软文, 因为它有品牌和现场采访的背书, 但是, 这类软文并非不能易识别, 网友鳗鱼禅的概括比我更精炼, 我就直接用他的好了:
1、一个事件中只采访了一个利益相关方, 并有「中心思想总结式」的直接引语和公司名称露出;
2、在「多因一果」的事件中, 不成比例偏重某个因素;
3、特别强调某个因素的before VS after 的效果, 对比鲜明特别戏剧化的 。
典型新闻软文都具备上述特征, 但是, 具备上述特征并不意味着就是软文, 即使我们再加上一条:
4、在报道中获得美誉度的利益相关方有重大污点, 却未被披露的 。
它也依然只是下面可能中的一个:
1、采访人员编辑不合格;
2、采访人员编辑私自软文;
3、报社布置的软文 。
【阐述关于写软文的几大内容 怎么写软文?】我前面说了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