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这是大唐詩人李贺的一首詩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 , 若个书生万户侯 。
李贺身体羸弱 , 却还写出这样气势磅礴的詩 , 让人觉得和他柔弱的文人气质不符 。 可见 , 每一个男孩子的灵魂深处 , 都有一个英雄梦 , 都有一颗侠客心 , 都有一个圣斗士星矢的完美情结 , 都希望像孙悟空一样学了本领 , 降妖除魔 , 金猴奋起千钧棒 , 玉宇澄清万里埃 , 都希望为国家建功立业 , 都有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的责任和担当 ,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就实现了一个文人志士的宏伟梦想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

文章插图

上有天堂 , 下有苏杭 , 苏州有闻名天下的美好风景 , 也有心怀天下的国家栋梁 , 公元(989年) ,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生于此地 。 范仲淹二岁而孤 , 身世颇为凄惨 , 母贫无所依 , 另嫁与长山朱氏 。
范仲淹少时曾经在长白山醴泉寒窗苦读数载 , 据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旧日某修学时 , 最为贫窭 , 与刘某同上长白山僧舍 , 惟煮粟米二合作粥一器 , 经宿遂凝 , 以刀为四块 , 早晚取二块 , 断虀十数茎 , 酢汁半盂 , 入少盐 , 暖而啖之 , 如此者三年 。 范仲淹将粟米煮成稀粥 , 到了晚上因为天寒地冻 , 粥尽凝固 , 范仲淹用刀将之划分为四块 , 早晚各食两块 , 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三年 , 一个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青人整天就是靠这些稀粥度日 , 若是常人冻若冰块的稀粥是无法吞咽的 , 想想就让人心酸 。
后来 , 范仲淹去了应天府读书 , 应天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 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之类的院校 , 布衣寒姿的范仲淹一如既往地勤奋苦读 , 不仅泛读儒学经典 , 而且在做学问的过程中磨炼着自己坚韧的意志 。 关于范仲淹好学事迹 , 欧阳修在《范碑》中记载云:“既长 , 知其世家 , 感泣辞母 , 去南郡入学堂 , 扫一室 , 昼夜讲诵 , 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 , 而公益自刻苦 。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

文章插图

范仲淹为官正直敢谏言 。 宋仁宗即位时年幼 , 刘太后垂帘听政 , 辅佐太子 , 多年以后仍然迟迟不肯归政 。 后来范仲淹上疏 , 力请太后撤班 , 还政于春秋已盛的仁宗皇帝 , 刘太后更是对其怀恨在心 。 提携过范仲淹的晏殊听说此事大惊失色 , 认为范仲淹此事过于轻率 , 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 , 而且会连累举荐之人 。 范仲淹心存感激 , 为了避风头 , 范仲淹便请求外任为官 。 一个人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坚韧的毅力和绝不松懈的努力之外 , 还需要有不畏艰险的气魄和胆识 。
庆历三年(1043年) , 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 针对北宋积弱积贫的局面 , 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 。 因上精贡举、均公田、减徭役等十事 , 为权贵所不容 , 毁谤四起 , 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 , 历知邓州、杭州、青州 , 皇祐四年(1052年) , 徙知颍州 , 同年卒于徐州行次 , 谥号文正 。
范仲淹大大拓宽了晚唐五代词人的意境 , 唐人有边塞诗 , 他有边塞词 , 大有变伶人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之势 。 试看其《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

文章插图

边塞的风景别有一番荒蛮凄美的气象 , 胡天塞北 , 朔风悲鸣 , 雁阵惊寒 , 尽数南回 , 连候鸟都不流恋的地方 , 这些将士们还要留在这荒无人烟的偏远之地 。 号角声声 , 此起彼伏 , 从四面八方涌来 , 一片悲凉肃杀之气 , 侧耳倾听 , 胡笳互动 , 牧马悲鸣 , 吟啸成群 , 边声四起 。 坐听之 , 不觉泪下 。 此情此景 , 将士们不约而同的生出恋家之情 。
在群山万壑之间 , 长烟落日笼罩着一座孤城 , 城门紧闭 , 孤城一片万韧山 , 在如血的残阳中静默 , 述说着金戈铁马 , 马革裹尸 , 铁血丹心的军魂的过往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一杯浊酒慰忠肠 , 家乡远在千万里之外
, 边患未除 , 归期未有期 , 燕然未勒 , 出自《后汉书.窦宪传》.汉和帝永元元年 , (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 , 出塞三千里 , 至燕然山刻石为记 。 这里指未建功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