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手抄报图片及内容( 二 )


艺术特色
森林意象
在《格林童话》中 , 主人公多受到迫害或驱赶被迫进入森林 , 获得栖居之所和安全的依靠 , 这样的意象体现在《格林童话》半数以上的篇章中 , 例如《灰姑娘》 《杂毛丫头》等 。
守护型的森林形象在《圣母玛利亚的孩子》的故事中如是体现小姑娘由于贫困被圣母玛利亚收养 , 打开了禁忌之门被圣母驱赶 。 女孩在森林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她钻进枯叶堆寻求保暖 , 采摘野萄子和果子充饥 。 与其相似的还有《杂毛丫头》: “……她终于走进了一片大森林 , 因为很疲倦 , 便夺进一根空树干里 , 睡着了 。 ”这个树林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家 , 带给她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充盈 , 更是精神绝佳的依靠 。 森林的神秘感源于人类对森林“未知”的探索 , 这种神秘印象通过童话传承了下来 。 《格林童话全集》对于神秘意象的表现有《苗芭姑娘》 《森林中的三个小人儿》《勇敢的小裁缝》等 。
在《勇敢的小裁缝》故事中 , 小裁缝在森林打败了危害不法的巨人 , 独角兽 , 野猪 , 赢得了荣誉与半个江山 。 相同的奇遇在《六好汉走遍天下》和《斯默里山》等故事的森林中 , 神奇的人和事物层出不穷 。 人们无法解释森林的迷雾中闪烁的浮光掠影 , 也无法解读人类走进森林缘何下落不明 , 出此当森林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 , 也必然带有了人的情感一一对森林的神秘探索 。 《格林童话》经过威廉·格林的多次润色 , “赋予一般的东西以高尚的含义 , 给普通以神秘的外表 , 给已知以位置的价值 , 给有限以无限的表象” 。 主人公与魔幻世界得到了融合 , 次元性趋于统一 , 平行世界变戊了交叉世界 。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 , 价值取向明显 , 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 , 同情弱小 , 歌颂善良勇敢 , 讽刺虚伪愚塞 , 鞭挞贪婪自私 , 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 , 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 , 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 。 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 ,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 。 《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 , 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 。 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 , 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 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 。 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 , 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 , 并互相发生冲突 , 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
【格林童话手抄报图片及内容】从整体上来看 , 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 , 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 , 《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