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儿童发热抽搐,要警惕这两种疾病!( 二 )


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 。 大多在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3期 。
①初热期 病程初3天 。 起病急,有发热、神萎、轻度嗜睡 。 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常有腹泻 。 体温一般39℃左右,持续不退 。 此期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 。
②极期 病程3——10天 。 体温持续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 。 全身症状加重,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惊厥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表现轻度不等的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 。 大多数患者经3——10天极期病程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好转,进入恢复期 。
③恢复期 一切症状好转,昏迷患者经过短期的精神呆滞或淡漠而转清醒 。 神经系统病理体征逐渐改善而消失 。 重型患者需1——6个月时间逐渐恢复,但常伴有不同程度恢复期症状,如低热持续不退、神志呆痴、精神及行为异常、肢体强直性痉挛等 。 半年后上述症状不恢复者称为后遗症 。 乙脑患者中有5%——20%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主要表现意识障碍、癫 样发作、肢体瘫痪,严重者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
3.实验室检查
【夏秋季儿童发热抽搐,要警惕这两种疾病!】①血象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为( 10——30 )×10^9/l 。 在儿童有时可达40×10^9/l 。 病初期,白细胞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高达80%以上, 1——2天后,淋巴细胞占优势 。 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
②脑脊液 外观无色透明,偶呈微混浊,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在( 0.05——0.5) ×109/l,少数病例可达1×10^9/l以上 。 极少数患者脑脊液细胞在正常范围 。 白细胞计数的高低与预后无关 。 在最初2天内,分类计数中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以后则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轻度增加或在正常范围内,糖正常或略高,氯化物正常 。 脑脊液变10——14天恢复正常,个别需1个月 。
③免疫血清学检查 测乙脑病毒抗体 。 由于正常人群可存在乙脑病毒抗体,故应取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抗体效价 4倍才有诊断意义 。
4.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乙脑流行季节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在初热期以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脊液变化等而作出临床诊断,再进一步依赖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而确诊 。 本病须与中毒型菌痢和高热惊厥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5. 治疗
乙脑患者初期症状不重,极期可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患儿住院后应密切注意病情发展,予以及时处理 。
①一般治疗 注意给患儿足量营养及水分 。 高热伴惊厥者易失水,应给予静脉补液,但不宜过多,以防水肿加重 。 一般每日50——80 ml/kg,根据呕吐及进食情况而异 。 昏迷者用鼻饲,注意口腔卫生,勤翻身,防止发生肺炎和褥疮 。
②对症治疗 采用综合性降温措施,注射退热剂及用物理降温,保持体温在38℃(肛温38.5℃)以下 。 发生惊厥立即给镇静解痉剂,如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等 。 脑水肿使惊厥难以控制,故应同时用20%甘露醇,必要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0%高渗葡萄糖或呋塞米(速尿) 。 昏迷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及时吸引作雾化吸入 。 如自主呼吸停止,立即作气管插管,用机械呼吸 。 出现继发感染可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作常规应用,必要时短期用1——3天以达抗炎、退热及减少脑水肿 。
③恢复期病态及后遗症治疗 此期需加强营养,避免继发感染 。 根据病态症状作智力、吞咽及肢体功能锻炼,可采用针剂、理疗推拿等 。 新针及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乙酰谷氨酰胺等均有一定辅助作用 。 发生癫者按癫治疗 。
6.预防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灭蚊、人群免疫及动物宿主管理 。
①灭蚊为预防乙脑的主要措施 。 要消灭蚊虫孳生地,如除杂草及积水、喷药灭蚊等 。 除杀灭成蚊外,要杀灭子子及虫卵 。 个人用蚊帐,搽防蚊剂、蚊香防蚊 。
②人群免疫:预防接种是保护人群的有效措施,保护率为60%——90% 。 在蚊季前1个月接种,初次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天,第2年加强1次,连续3次加强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
③动物宿主的管理 猪是乙脑主要中间宿主,农村及饲养场要做好猪的环境卫生 。 管理其他家禽也很重要 。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儿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