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辅食添加常见误区( 二 )


误区四:给宝宝辅食添加晚了 , 会错过训练宝宝咀嚼能力的最佳时期 。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 。 宝宝也并非仅仅依靠辅食来学习咀嚼 , 他们吃手指、咬牙胶、嚼玩具 , 总之把能抓到手的东西往嘴里放 , 就已经“训练”了咀嚼能力 。

误区五: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 , 不能随他便 , 我要想法设法把吃的塞进去 。

添加辅食的最重要原则是:尊重孩子 , 让孩子做主 。 当孩子闭嘴扭头表示拒绝时 , 接受孩子的意愿 , 千万不要勉强孩子进食 。


无论多么小的孩子 , 无论做什么 , 都需要把握自主权 。 任何精神压力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 甚至导致他们丧失本来应有的能力 。


饥饿感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 , 因此吃饱肚子也是他们本能会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 进食是孩子的首要任务 , 什么时候吃、吃多少 , 都应该由孩子说了算 。 精神健全的孩子不会饿着自己 。


可惜的是 , 有些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 , 总是把吃饭的任务包揽到自己身上 , 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 , 把吃饭这件本来应该充满愉悦气氛的活动 , 变得神经兮兮、紧张万分 , 逼着孩子多吃 , 一定要吃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分量才罢休 。


如果孩子不能够从进食这件活动中享受到快乐 , 而是感受到精神压力 , 他会很快厌烦吃饭;如果孩子不能够掌握进食的主动权 , 他会逐渐丧失掉饥饿感 。


饮食是婴幼儿学习、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 。 进食从来不仅仅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 更是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 , 同时开发孩子的社交能力 。 从一开始的母乳喂养 , 婴儿得到的不仅仅是香甜的乳汁 , 也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和充满爱意的关注 。 到了固体食物阶段 , 小孩子会从进食活动中得到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愉快感 , 并且更进一步地感受、认知事物和世界 , 对父母和环境建立信任感 。


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行事 , 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喂养关系 。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 孩子和孩子之间差异很大 。 有些孩子天生就爱吃饭 , 狼吞虎咽;有些孩子则比较害羞 , 对辅食采取警惕回避态度 , 细嚼慢咽 , 但是照样茁壮成长 。 有些孩子一顿饭吃饱 , 有些孩子则东吃一口、西吃一口 , 仿佛羊吃草(grazing) , 但是每一口加在一起 , 分量就够了(every bite counts) 。 同一个孩子的吃饭规律也不一定一成不变 , 前几天吃的多 , 这几天可能吃的少 , 前一阵子爱吃的东西 , 这一阵子可能根本不理 , 这些都是正常的 。 看一个孩子的进食量、营养摄取均衡 , 不是仅仅看一天 , 而是应该综合一个星期来看 。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相比 , 接受自己孩子的个性 , 耐心地对待吃的少的孩子 。

(编辑修改稿发表于《父母》2004年7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