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爱玲三四岁的回忆里 , 母亲除了美丽 , 就是“不甚快乐” 。 “我记得每天早上女佣把我抱到床上去 , 是铜床 , 我爬在方格子青棉被上 , 跟着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诗 。 她才醒来总是不甚快乐的 , 和我玩了许久方才高兴起来 。 ”看一个人开不开心 , 最忠诚的标准就是他/她每天醒来的第一感觉 。
作为一个聪明敏感、心高气傲的女人 , 黄逸梵有理由不快乐 。 虽然是豪门之后 , 她却是小妾所生 , 从小生活在大家族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之中 , 她曾对张爱玲说:“我小时候 , 你外婆说话稍微重一点 , 我眼泪就掉下来了 。 ”可见内心紧绷的程度 。 由于是女孩 , 她也受到“男尊女卑”的压制 , 她弟弟在花园里愉快地玩皮球时 , 她要受缠足之苦 , 当她弟弟进入震旦大学读书时 , 她却像一般的旧式女性一样 , 接受家里的安排 , 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少爷 。 倔强的她一定是愤懑不平的 。
旧式婚姻让渴望自由的黄逸梵感到窒息 , 丈夫吸鸦片、纳妾 , 她吵过闹过 , 后来终于明白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 她不愿这样了此余生 。 1924年夏天 , 黄逸梵28岁 , 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 仍然要坚持出国留学 。 这次出走 , 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潇洒利落 。 张爱玲记得:“我母亲和我姑姑一同出洋去 , 上船的那天她伏在竹床上痛哭 , 绿衣绿裙上面钉着抽搐发光的小片子 。 她不理我 , 只是哭 。 她伏在那里……像有着海洋的无穷尽的颠波悲恸 。 ”
她一定是彻底的孤独无助 , 才会如此悲恸 。 也可能经历了许多次这样的孤独无助 , 她形成了不妥协的生存哲学:只有自己是靠得住的 。 在她的一生里 , 所有的力量似乎都在控制她 , 囚禁她 , 她只有自救 。 她必须刚烈 , 才能冲破一切人都“理所当然”的障碍;她必须任性 , 才能不顾周围人的眼光和非议;她必须自我 , 才能斩断那些世俗的牵绊 。
为了走得更远 , 她必须实现情感隔离 , 首先是对自己 。 因为如果她去真实感受 , 将会感受到无比强烈的悲伤和孤独 , 这难以面对和承认;而不去体验自己的感受 , 就好多了 , 可以把力量集中于外在的追逐之上 , 获得认可和控制感 。
表面看起来 , 阉割自己的感受 , 可以抛下许多负担 , 快速实现目标;可深层和长远来看 , 这样的人会陷入内心混乱和存在危机 。 他们会有许多教条 , 但这些教条和内心感受没有一点关系 。 但是用教条来管理人生 , 要比面对人生的悲伤和无助 , 容易多了 。
实现了对自己的情感隔离以后 , 对他人的情感隔离也就是习惯成自然了 。 比如 , 黄逸梵对幼年张爱玲的教条是 , “不许哭 , 弱者才哭” , “学了两个字才可以吃两块绿豆糕” , 对少年张爱玲的教条则是时时刻刻要符合“淑女”和“优雅”的标准 。 只要满足这些教条 , 一切就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 她就会感到安全 , 但是如果破了这些教条 , 就威胁到她的生存框架 , 就会恼羞成怒 。 所以 , 情感隔离的人 , 由于没有稳定统一的内心感受通道 , 常常会喜怒无常 。
7、
这就是为什么说 , 这一种“优秀”是十分苦涩和危险的 , 因为它是情感隔离的产品 。
她没有被温柔对待过 , 她不知道温柔是什么 , 她也不知道怎么温柔地去对待在乎的人 。
8、
越是敏感的人 , 越容易采取情感隔离的策略 。 因为太敏感 , 有些感觉太痛苦 , 必须要冻结通道 , 拒绝传导 , 才可以活下去 。
可是 , 因为敏感 , 他们又无法忍受情感的荒漠 。 他们会在别的地方寻求情感补偿 , 看似理智冷酷 , 却很容易在不恰当的人和不恰当的时机中突然失控 。 这样偶尔的失控 , 是他们对自己的补偿 。
9、
黄逸梵激烈地对抗她厌恶的“旧世界” , 以最勇敢最决绝的姿态一刀两断 , 连恋爱也“只愿意和外国人谈” 。
推荐阅读
- 女生彻底放弃你的表现
- 怎么玩女人(一个女人愿意给你口算爱你么)
- 如何试探一个女生喜不喜欢你
- 福气手相,女人有此手相才会有福气,让人羡慕
- 你满嘴是爱,对我却充满伤害
- 一个暴妈毁三代
- 19岁怀孕 离婚 再婚又离 身患癌症 却把儿子培养成美国总统
- 一枪一个-游戏历史上最好用的10把霰弹枪知识科普
- 和女生不说话却经常眼神对视是不是有意思
- wis怎么样(wis面膜真的好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