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给予我们的影响很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 。 父母以爱之名要求孩子,但爱他就要让他自由成长 。
“中毒的父母”会用爱来束缚孩子,攻击孩子 。
妈妈们在群内讨论时,针对苏珊·福沃德所写的《中毒的父母》一书进行了各种探究:
![原生家庭伤痕累累...勇敢地开始与“中毒的父母”对峙吧!](http://img.zhejianglong.com/220504/1PR643L-0.jpg)
文章插图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伤痕累累...勇敢地开始与“中毒的父母”对峙吧!】什么又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攻击?
为何要跟父母对峙?
作为子女,如何诊断出自己是否已被“中毒的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生?
作为父母,你又该如何发觉自己是否已经“中毒”?
原生家庭对一生的影响
是什么在基因之外左右家族如出一辙的习性?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尤其是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 。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会一成不变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在构建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 0-2岁:父母对我们就是一切,只要我们相信父母是完美的,便会感到有个保护人 。
- 2、3岁到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我们和父母对峙的苗头显现 。
- 进入青春期以后:试图摆脱父母的过程便达到了高峰,此时我们已经敢于以积极的姿态审视父母的价值观、趣味和权威 。
在孩子从零开始搭建独立人格的过程中,不同父母创设的家庭环境衍生出不同的效果 。
在一个理性稳定的家庭里,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尽量宽容孩子身上崭露的独立性,意识到孩子的反叛只不过是情感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 。
反之,不理性的父母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往往会把孩子的反叛甚至个性差异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 。 他们不自觉地破坏孩子的健康发展,通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和无助感来维护自己 。 不管这些父母如何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这类攻击总是使孩子狼狈不堪 。
群里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她的妈妈非常强势,一直到上大学,她的妈妈还对孩子穿哪件衣服、买哪本书、和什么人交朋友作出明确的安排,仿佛她还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
她的妈妈用这种方式,让女儿缺席了青春期的叛逆,却永远没有发育出健全的性格 。
粗暴的专制让她深受其害,一直到结婚成立家庭,在内心深处还是存在极度的不自信,不相信老公会一直爱自己,不相信自己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不相信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
![原生家庭伤痕累累...勇敢地开始与“中毒的父母”对峙吧!](http://img.zhejianglong.com/220504/1PR63056-1.jpg)
文章插图
不必原谅,勇敢对峙!
矛盾重重时,处于在原生家庭中力量较弱的孩子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强势力量呢?
不必原谅,勇敢对峙!
为了健康的独立自我,人是有权为自己的遭遇生气的 。
告知真实的遭遇和感受,让对方更清楚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并承担相应责任之后,才是原谅的适当时机 。
上文提到的妈妈,她没有勇敢对峙威权,而是选择了顺从和忍受,因此让原生家庭对自己的攻击影响深远,而未能及时斩断这种攻击 。
在独立道路上的对峙之前,我们必须明了对峙是为了什么,怎么样去实施,以及可能带来的结果 。
为什么对峙?
对峙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
- 直面原生家庭,克服恐惧 。
- 改变同父母间的力量均衡,重新定位你们的关系 。
对于你来说,对峙是通往自由意志的旅途中的高潮 。
仅凭你有勇气这么做,就应当认为对峙已经成功,无论对峙期间和对峙之后发生什么事情,你最终都是胜利者 。
对峙,应该怎样实施?
1.选准时机 。
决定对峙时,内心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 我可能永远也不会那么做;
- 也许有一天我会那么做,但现在不行;
- 我什么时候能做呢!
- 坚强得足以应付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任何其他因为对峙而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 明确认识到自己不应对儿时的不幸负责 。
推荐阅读
- 家庭中的十种界限不清的情况
- 张韶涵:现实生活中被家庭拖累的樊胜美
- 每个家庭都不完美 美国家庭改善亲子关系10箴言
- 一句话找出孩子问题根源 戳中了99%家庭的痛点
- 八张图片告诉你,原生家庭其实是复印机
- 家庭衣柜整理衣服诀窍 如何整理衣柜
- 家庭用哪种地板好 什么地板好
-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10大经典家庭传统给你答案
- 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最可怜—不是孩子的问题
- 【养生知识】家庭自制桃脯晒干最简单的方法 桃子干制作是晒还是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