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乱孩子的生活节奏,ta和你不一样

“起床!起床!快起来!快去洗脸!快去刷牙……”前段时间 , 一个叫《妈妈之歌》的视频在网络暴红 。 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 , 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 , 48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 。 一次灵光乍现 , 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 。 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不容置疑的急切:“快啊 , 快点啊 , 不然就来不及了!”让中国人听了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
《妈妈之歌》描述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孩子与大人一样 , 每日生活在大小诸事的催促之中 , 快速、高效、忙碌、省事 , 成为最基本和最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 。
曾经 , 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 , 小心跌跤!慢慢吃 , 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 , 快点睡觉!甚至是快点玩! 。

不要打乱孩子的生活节奏,ta和你不一样

文章插图


被打断的节奏
中国科技馆 , 4岁的潇潇在运动传送装置边 , 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 , 看小球前进 , 落下 , 升起 , 再落下……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 , 再玩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 , 拉起孩子就走 , 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每次看到2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 , 我就在一边按耐不住了 , 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 , 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 , 于是干脆拿勺舀起饭往女儿嘴里塞 , 而且成了常态 。 ”王艳说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对 , “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会安心 。 ”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 ,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 , 并不陌生吧?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 , 自己的节奏行事 。 其实 , 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 对他们而言 , 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力的就是顺应自身的生理节奏 。 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 , 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 , 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 , 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 , 或截然相反 , 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 。 第一类孩子学会了取悦他人并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 , 第二种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坏孩子” , 从而失去自信 。 “这两种情况都毫无例外地让孩子丧失了自我的基础 。 ”法国的儿童精神专家、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惋叹 。
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 , 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 , 这些都促使了中国的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 , 就像虎妈带着孩子不停转场地去学琴的场景 , 犹如打仗一般紧张 。 这其中 , 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
尤其是周末 , 节假日时间 , 让孩子赶紧吃饭 , 吃完赶紧做作业 , 画画 , 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 , 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 。 但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 , 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最好时机 。
妮莎 , 41岁 , 在儿子8岁生日那天备受打击:孩子想要的生日礼物竟然是一个“什么都不用干的周三和周末” , “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孩子内心的痛苦 , 而这种感觉深深地震撼了我 。 ”
巴黎的丽萨也面对同样的情况 。 她沮丧地说 , “我不得不承认 , 孩子们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快一点!’”但她觉得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 她有3个孩子 , 分别为3岁/6岁/11岁 , 她坚信这种凡事求快的规则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节奏慢下来 , 就很有可能被别的孩子超越 。 她说:“尽管我也感受到这种节奏并不合理 , 它不仅会剥夺我们应有的正常生活 , 也与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