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告诉你为什么!( 六 )


许多孩子到了两岁多还分不清你我他 , 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结果 。 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称代词 , 一周岁之后妈妈和宝宝交流时就应该采用人称代词 , 以便孩子模仿 。 应该多说:“我倒水给你喝 , ”而少说“妈妈倒水给宝宝喝 。 ”孩子说:“宝宝的”成人应该跟着说“是的 , 是你的 。 ”当孩子说错时 , 千万不要哄堂大笑 , 那当下孩子会被笑懵的 , 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告诉你为什么!

文章插图


9.不要对孩子说“听话” , 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 , 将规则内化到心中 , 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
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秩序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 , 但遵守者廖廖无几 , 这是为什么?是中国人天生不守规矩吗?是我们教育过程中不谈规则吗?肯定不是 。 随着这几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睁眼一看 , 我们和世界文明原来有这么大的距离 。 只要没人监督 , 我们就犯规 , 还心存侥幸“应该没有人看到吧?”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 , 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 , 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 , 上帝会看见的 。 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 , 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 , 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 。 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 , 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 , 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 , 上了学 , 听老师的 , 遵守这个遵守那个 , 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 ,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 。 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 , 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 , 我们要宽容地对待 , 提醒他“你忘了什么?” , 而不是批评他 , 给他压力 。 (“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 , “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 , 有责备的意思 。 )
同时 , 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 。 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 , 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 , 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 , 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 , 规则就内化了 。 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 , 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10.如何处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抢夺玩具的问题 。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告诉你为什么!】 从小宝宝们一开始交往 , 就应该确立一个原则 , 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 , 成人不能强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给别的宝宝 , 也不能诱劝他让给别人 。 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戏器械 , 谁先拿到或是谁先开始玩 , 他就有权决定继续玩还是离开 , 其他宝宝必须等待 。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 孩子会哭闹 , 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气说:“我们要学会等待!”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 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暂时离开 。 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时候 , 成人千万不要说他“你就是小气”、“小气包”等等 。 不断地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他永远学不会分享 。 孩子清楚他对自己的物品拥有自主权 , 之后才谈得上分享 。 如果成人出于面子 , 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强行给别的孩子 , 那么就意味着你告诉你的孩子 , 他也可以抢别人的玩具 , 所以无论何种情况 , 规则必须是统一的 。 正常在三岁之后 , 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给别人玩 , 自己还是可以把它要回来的 , 这样他就乐于分享了 。 三岁之前千万不要急着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