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们,请别再惩罚犯错的孩子了

多年来, 世界各地关于如何成功教养孩子的问题讨论不断 。 究竟是严厉的“虎妈”方式有效, 还是柔和的方式更为有效?
芬兰著名心理教育专家本.富尔曼称从老子“以柔克刚, 以弱制强”的理论中受到启发:以柔和、尊重的方式教育孩子更为有效 。 《孩子, 你很重要》一书, 讲述了如何在教育中施教者摆脱焦虑情绪、学会欣赏孩子、获得自我满足, 让孩子和施教者都受益匪浅 。

家长和老师们,请别再惩罚犯错的孩子了

文章插图

?惩罚不会让孩子学乖
【家长和老师们,请别再惩罚犯错的孩子了】再懂事的孩子也会犯错, 也会做一些大人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 。 说谎, 欺负其他孩子, 对他人暴力相向,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假装生病, 破坏公物, 去不该去的地方……是孩子, 都会犯这些错误 。
每个国家的大人都会惩罚犯了错的孩子 。 此举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我做错了”, 并提醒孩子要是再犯, 会有同样的痛苦(或是更严重的后果)等待着他 。 大人们觉得, 如此一来, 孩子就不会再犯 。
然而, 惩罚孩子绝非上策 。 家长与老师们肯定碰到过无论惩罚多少次都学不乖的孩子吧?
?教导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是孩子犯了错或坏了规矩怎么办?请大家仔细斟酌一下, 怎么做才是明智之举 。 惩罚不一定管用, 一不小心还会弄巧成拙 。 请大家牢记, 惩罚并不是唯一的选项 。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把自己弄坏的东西修好 。 只要照下列步骤, 循序渐进, 就能解决好“孩子犯错之后该怎么处理”的问题 。
1、告诉孩子他做了什么
当孩子意识到“我不会受罚”时, 他的心情就会放松不少 。 在这种情况下, 孩子更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 要是知道自己还有恕罪的机会, 孩子也会鼓起勇气去实践 。
和孩子说话时, 大人一定要保持冷静 。 先听孩子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问一问他的初衷 。 也许孩子的用意是好的, 只是用错了方法 。
比如“我之所以偷拿爸爸妈妈的钱, 是为了给奶奶买生日礼物”“我之所以打小朋友, 是因为他在打其他小朋友, 我想阻止他”, 等等 。 虽然孩子有正当的理由, 但这无法改变他们“犯错”的事实 。 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 但也不用去认可他们的行为 。 不过当孩子意识到大人理解了他们的用意, 他们就会更愿意跟你说出实情 。
你抢了小苏的自行车是吧 。 我知道你想骑车, 想得不得了 。 可是你不能随随便便骑别人的车, 连声招呼都不打啊 。 跟妈妈一起想一想要怎么跟小苏道歉吧 。 能不能跟妈妈详细讲一讲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你对地理老师说了很过分的话呢, 我们学校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你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老师会陪你一起想办法弥补的, 先跟我讲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 。
2、让他看清自己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
见孩子犯了错误, 坏了规矩, 大人总忍不住去问“你为什么要这样?”但孩子其实并不明白自己做的事情哪里错了 。 所以在孩子心目中, 大人的“为什么”就是对他的斥责 。
我们要少问“为什么”, 而要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
3、帮助孩子思考“该怎么道歉”
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他人造成困扰, 就会萌生出“道歉”的念头 。 如果孩子明确表示“我想道歉”, 那就帮他一起思考一下道歉的时间与方式吧 。
这一环节的关键并不是“道歉”这件事本身, 而是帮助孩子, 孩子用自己的话语与方式道歉的“过程” 。 大人千万不能强迫、命令孩子去道歉 。 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歉起不了任何作用 。 这种行为无法加深孩子的理解, 也无法改善孩子和他伤害过的人的关系 。
至于道歉的方式, 大可采用孩子的点子 。 写信或公开道歉都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方式 。 如果你觉得孩子得出的结论还没有达到最终目的, 那就用问题进一步引导他 。 “你这么道歉, 人家会怎么想呀?”“要是人家这么做了, 你要怎么办呀?”大人也可以和孩子排练一下, 为正式的道歉做好准备 。
4、帮助孩子思考“该怎么弥补”
诚意不是万能的 。 只是道歉, 也许无法抚平对方的心情, 也无法将坏了的东西修好 。 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想办法去弥补他的过失 。
要是孩子弄坏了别人的东西, 或是偷了别人的东西, 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买个新的赔给人家 。 不过, 要是孩子能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能收获更显著的效果, 比赔偿实物有用多了 。 因为用行动做出补偿不仅能表现出孩子心中的歉意, 也能让对方明明白白看在眼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