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卖怎么样(微脉圈)( 三 )


有意思的是 , 无论是幺零贰四互联网医院还是松果门诊 , 通过股权穿透后都指向百度前高管吴海峰 。据了解 , 吴海锋在百度工作了17年 , 为NLP(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技术骨干 , 曾担任过百度医疗健康行业相关业务的负责人 。2019年 , 吴海锋的手下孙雯玉、吴晓辉、王曦、李萌、谭待、刘海浪等总监及高级技术和产品人员 , 在离开百度后 , 也随之一同加入字节跳动 。
而在京东健康上市时 , 《中国企业家》注意到 , 包括辛利军在内 , 该公司有22位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高管公开亮相 。
【微卖怎么样(微脉圈)】人才意味着组织能力 。李天天也谈到 , 即便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已深耕20年 , 丁香园仍时常面临“面对新的市场变化 , 组织能力跟不上 , 产品做得不够好”的问题 。
此外 , 巨头新入局互联网医疗 , 政策是他们需交的另一大认知税 。医疗行业是强政策监管的行业 , 互联网医疗更是如此 。
以网售处方药为例 , 2020年11月 , 国家药监局就《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拟允许有条件放开网售处方药 。这对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以医药电商为主要营收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 , 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
但近年来 , 网售处方药政策几度松绑又收紧 , 甚至被业界戏称为“翻烙饼” 。2018年 ,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曾明确提出 , 在线开具的处方经药师审核后 , 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而2019年 , 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则展示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 。
“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本身依赖于对行业的深耕 , 整个市场教育发展 , 以及政策和医保的变化” ,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汪士能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认为 , 企业入局互联网医疗 , 在短期内要面临的问题先是对医疗行业的理解 , 以及稳定的利润增长 , 来保证企业处在一个良性健康发展的路上 。
“当然 , 前期医疗健康业务给巨头带来的利润收益是微不足道的 。于巨头而言 , 更重要的是对于数据的沉淀及应用、以及行业布局的节奏 。这对于未来去打通线上线下诊疗服务的全流程显得至关重要 。”汪士能说 。
不能光靠“卖药赚钱”从已经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看 , 医药电商是它们的主要营收 。
《中国企业家》查询公开财报获悉 , 2017年~2019年 , 来自医药和健康产品的销售收入 , 均占到京东健康总营收的87%以上 。同期 , 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从47.9%逐年增长至57.2% 。而2018~2020财年 , 医药电商更是为阿里健康的总营收贡献了96%以上 。
辛利军 。摄影:史小兵
一个卖药的公司 , 市值怎么能值三四千亿 , 甚至五六千亿?京东健康CEO辛利军面对过很多次这样的质疑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 “从来不忌讳别人说我们靠卖药赚钱” 。
在辛利军看来 , 京东健康的营收构成与线下医疗机构相近 。“现在医院的收入结构 , 1/3是药品 , 1/3是耗材、医疗器械 , 还有1/3是医疗服务 。也就是说 , 以实物商品构成的收入里 , 医院占比是2/3 , 即66% 。那京东健康的87%占比也正常” 。
辛利军还认为 , 在中国做互联网医疗的公司 , 那些不卖货的都亏钱 。原因是 , 医疗服务的价格在全民支出里 , 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合理水平 。比如 , “医疗服务费的占比应该达到医疗总支出的20% , 但现在只占5% 。达到20%时可以盈利 , 而只有5%的时候很难盈利” 。
事实或许并非如辛利军所言 。
“原来一讲医疗健康 ,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 把(医)院内的模式复制过来 。院内能看病 , 线上能看病 。院内能买药 , 线上能卖药 。这个定位是对的 。但我们作为行业人来看 , 医疗健康存在愈发明显的上下游关系 。下游是病人 , 上游是健康敏感人群 , 包括潜在患者 。”李天天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