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独奏《江河水》 江河水二胡( 二 )


60年代初 , 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的青年教师黄海怀 。

这首双管独奏曲《何江水》被移植到扬琴伴奏的二胡独奏曲中 , 创造了一种有弦和无弦的演奏方法 , 使之显得凄婉悲凉 , 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1963年5月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首届二胡独奏比赛中获得好评 。后来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以其深沉动人的音乐感和独特的音乐韵将《河水》搬上银幕 , 使这首歌的影响更加广泛 。

它以民族弓弦乐器缠绵哀怨的艺术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 从而使这种流行音乐广为流传 , 受到二胡爱好者、演奏家和听众的欢迎和喜爱 。70年代末 , 年轻的二胡演奏家姜建华将这首曲子带到了美国 。在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指挥下 , 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协奏曲为伴奏 , 成功演绎了二胡协奏曲《河水》 , 使这首曲子更具国际影响力 。20世纪80年代初 , 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将《河水》改编成二胡与管弦乐的形式 , 突破了原有音乐的结构 , 加入了戏曲的表现手法 , 深化了音乐的艺术魅力 。这确实是一个新举措 。时至今日 , 《河水》仍广为流传 , 并长期演出 。

应该说 , 管乐独奏和二胡独奏各有特色:双管独奏《河水》 , 以其特殊的音色和气体滑音等特殊的演奏技巧 , 传达了乐曲悲愤的情绪 。移植的二胡独奏曲《何江水》模仿了管乐演奏的特点 , 运用了诵经、压弦、揉弦等民间方法 , 有时还辅以直调(即不揉弦)的交替和弓法的丰富变化 , 使乐曲独具特色 。无论是作为双管独奏、二胡独奏还是协奏曲 , 《江水》都能展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独特魅力 , 这与双管和二胡乐器独特的音色是分不开的 。下面 , 我将着重对黄海怀的二胡独奏曲《河水》进行研究、评价和探讨 。
第三 , 美学分析
《河水》悲伤的旋律和独特的节奏 , 生动地刻画了悲剧的音乐形象 , 带给人们悲剧美的情感体验 。这首乐曲是一个单一的三部曲 , 由引言和三个部分组成 。其结构图:引言+A+b+ A’ 。
引言是一段节奏自由、情绪悲凉、旋律简洁、概括、引人入胜的散文短语 。具有立刻拨动人们心弦的力量:
1=bB (3 7串)


乐曲开始时 , 二胡从低音(空弦音)起奏 , 旋律连续上升四度 , 跃入高音“6” , 达到这一旋律的顶峰 , 并产生感到悲伤和愤怒 。就像是潮水般的掀起空 , 就像是被压迫者心中的澎湃 。再加上摆弓滑音和滑音擦音的强烈效果 , 产生的音乐具有很大的情感冲击力 , 就像惊涛拍岸 , 表现了劳动人民愤怒的声音 。然后旋律不断往下 , 音乐表现出深沉压抑的性质 , 透露出孤独可怜的女人无助绝望的心境 。旋律的进程中有几个停顿 , 像是哭泣的间隙和悲愤的啜泣 , 预示着人生一场悲剧的来临 。也就是说 , 这些特征音 , 从乐曲的第一段中提取出来 , 用断续的旋律(音社之间有停顿)和断续的旋律(从最低音“3”开始连续向上跳四度 , 五声音阶呈下降趋势)进行演奏 , 并配以倾斜、滑音、颤音等装饰音的处理 , 描绘出一种非常压抑、凄惨、呜咽的情绪 。序曲结尾的旋律以破和弦风格落下 , 引出主题 。

第一段(a)进行得较慢 。这一段的音乐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采用了中国民族音乐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 即四个乐句的主题:起、承、转、合 。其中 , 结尾手法的运用使音乐素材简洁、统一、完整 。
第一个短语(从一开始)是悲伤的哭泣声:

二胡由于平淡的羽音色彩、缓慢的速度、波浪式的旋律 , 以及特殊的串揉和直调的交替使用 , 呈现出一种类似人声的特殊音色(呜咽哭泣的情调) , 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的痛苦、悲伤和悲愤 , 以倾诉式的音调旋律 , 音色显得凄凉悲凉 。这首乐曲描绘了女主人公面对汹涌的河水哭诉自己的不幸 。旋律具有前扬后抑、降调的特点 , 恰如其分地模拟了民间哭腔拉长、高低啼哭的状态 。
在第二个乐句(程)中 , 首先出现了低八度空弦音(3) , 使音乐氛围更加压抑 , 随后走向更加悲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