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独奏《江河水》 江河水二胡

小河二胡(二胡独奏《河水》)
拔出世间的悲伤 。
【二胡独奏《江河水》 江河水二胡】——二胡曲《河水》的音乐背景及美学分析
阳光
一、音乐背景
《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催人入迷的音乐作品 , 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音乐特色 。据说当地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 就是从另一个侧面 , 讲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传在秦朝 , 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 , 年轻的范希亮和孟姜女刚结婚三天 , 她的丈夫范希亮就被恶政绑去做苦力——修长城 , 几年都没有回来 。可怜的孟姜女决定千里迢迢去寻找自己的丈夫 , 却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回来的民夫 。他们告诉她 , “范希亮被各种方式折磨和虐待 , 所以她死于疲劳 , 被埋在长城建墙 。”孟女一听 , 伤心欲绝 , 伤心欲绝 。于是 , 日日夜夜在路上 。

有一天 , 我终于来到了长城 。姜女坐在城门口 , 望着江面上翻滚的浪花 , 悲愤交加:她一路思念自己 , 历尽艰辛 。最后 , 她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了 。为什么没有让她心痛?她越想越伤心 , 在长城上没日没夜地哭 , 不吃不喝 , 如哭杜鹃血 , 望月泪 。这一声呐喊让大地为之动容 , 白云为之驻足 , 百鸟为之沉默 。哭了三天三夜 , 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 。这时 , 地动山摇 , 飞沙走石 , 河水波涛汹涌 。突然 , 八百英里的长城倒塌了 , 露出了范希亮的遗骸 。
八百里长城倾倒惊动朝廷 , 官兵上报秦始皇 。秦始皇大怒...孟姜女抱着丈夫的遗骨 , 面对汹涌的河水 , 绝望地纵身跳入河中 。一瞬间 , 潮水翻滚 , Pai 空打在岸边 , 仿佛在为孟姜女哀叹 。

这一民间传说为音乐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合理的联想基础 。虽然知道这个故事的人相对较少 ,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是 , 在几代人的精神期待中 , 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孟姜女哭倒了八百里长城 , 留下了令后人扼腕的王宓石 。而《河水》不过是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河水发出的无奈而凄惨的叫声 。似乎滔滔江水就是她无尽的泪水 。这就是这首曲子震撼人心的地方 。

《河水》不同于其他很多中国传统音乐 , 它不是像《山流水》那样的描述性音乐 , 也不是像《二泉映月》那样带有叙事特征的旋律 , 而是完全的宣泄性 。一般来说 , 人在内心有痛苦的情绪时 , 心情会变好 , 发泄出来 , 倾诉出来 , 心情会变好 。用普通人的话来说就是“当你哭的时候 , 你会感觉更好 。”而“河水”的宣泄 , 让我在宣泄之后 , 感到更多的是凄凉和无奈 。这是一个没有经过后人加工的故事 , 还没有给弱女子的哭泣任何“奖赏” 。孟女的故事让后人一提到她就想到她哭倒长城 ,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 于是人们心中的某种“空空虚感得到了补偿或安慰 。然而 , 《河水》中的弱女子在经历了失去丈夫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后 , 展现给人们的只有难以承受的悲痛和绝望 。
在音乐《河水》的结尾 , 女主角哭过之后精神一刻也没有得到缓解 , 只是哭累了 , 眼泪也干了 。音乐结束了 , 故事却无法结束 , 让人担心她以后的生活 。

二 。作品介绍
《河水》是由民乐发展而来的器乐作品 ,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 。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中 , 有一种古老的音乐——“辽南鼓乐” , 这是一种以唢呐为主的鼓乐 , 其中有一种关胜调叫“江河水” 。据说这种曲牌最早出现在元明两朝的南北曲牌中 , 原名江儿水 。它原是一种声乐曲牌 , 原型中等 , 旋律简单 , 情绪轻快 , 常用于民俗中 。后来在昆曲、京剧中 , 常被用来在庆功宴上或发兵打仗时演唱 , 旋律悠扬飘逸 。
20世纪50年代初 , 原大连市文工团的王世禄、朱广庆、朱长安、顾心山根据辽南鼓乐中关胜同名曲《江河水》改编加工 , 改编成双管独奏曲《江河水》 。用“慢加花”的方法改编后 , 在节拍、节奏、速度、旋律、音乐情绪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 差异相当大 。整首歌义愤填膺 , 感染力极强 。后来 , 这首音色悲凉、情绪悲凉的器乐被用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第一首《艰难时世》的配音 , 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