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白岩松写的书


白岩松写的书(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读书是一件很普通也很重要的事 , 一本特别的书可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迹 , 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人生选择 。日前 , 央视总编室微信公众号“CCTV看点”刊发文章 , 揭秘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 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 , 都有一本影响至深的书 。
0-10岁:《新华字典》
很多人问白岩松:“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白岩松说:“我的答案永远是一样的 , 当然是《新华字典》了 。”
在食指写下《相信未来》的1968年 , 白岩松出生了 , 他觉得上世纪60年代剩下的那两年在文字上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 因为刚来到这个世界 。那么当白岩松拉开70年代的书架 , 会把哪本书从生命坐标中拿出呢?
其实确切地说 , 在70年代白岩松还没有书架 , 只有一本《新华字典》 。白岩松说:“没有《新华字典》 , 我走不进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 , 它的博大精深 , 让我从文化意义上开始一步步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新华字典》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白岩松曾谈到一个有趣的对比:在中国这几十年的历程中 , 《新华字典》始终伴随着“一斤猪肉” , 非常奇妙 。他说:“1957年 , 《新华字典》1块钱一本 , 当时的猪肉是9毛4一斤 , 到了1998年 , 《新华字典》是11块钱一本 , 而猪肉是10块钱一斤 , 现在的《新华字典》有很多版本 , 但大致平均下来是20块钱一本 , 而猪肉居然也达到了20块钱的标准 。我们很难说一斤猪肉会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 , 但是一本又一本跟它同样价值的《新华字典》 , 却推动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中国人 。对于我同样如此 。”
“要是没有《新华字典》 , 没有我从最简单的一个又一个汉字开始认识起 , 一直到后来 , 我怎么会有勇气、有能力翻开一本又一本或厚或薄的书呢?如果我不能翻开那些书 , 我的很多困惑、我的很多未知怎么能在我的面前陆续打开呢?成长是什么?成长不仅是年岁慢慢增长 , 更重要的是内心所累积的一个又一个问号慢慢地得到答案 。”
10-20岁:《朦胧诗选》
白岩松说:“当我回望我的18岁 , 就是1986年的时候 , 饥饿的记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非常明确的 , 但是我觉得竟然如此明确的饥饿的记忆 , 都不如与阅读有关的饥饿的记忆更让我刻骨铭心 。”
高一高二时期的白岩松 , 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 , 用白岩松自己的话说 , “我最惨的时候 , 混到全班倒数第二 。”直到高三 , 白岩松才意识到 , 是该冲刺了 。后来白岩松制定了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 , 他用了一年的时间 , 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 , 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 。
然后 , 白岩松迎来了自己的18岁 。白岩松说:“当我回望18岁 , 就是1986年的时候 , 我觉得最鲜明的记忆就是‘饥饿’ 。”
对于当时的白岩松来说 , 这种“饥饿”是双重的 , 并不仅仅是胃里头实实在在的饥肠辘辘 。即使白岩松当时有着如此明确的饥饿记忆 , 他却觉得 , 所有的记忆都不如与阅读有关的饥饿更让他刻骨铭心 。
白岩松说:“在我现在的藏书当中有很多本都在86年买到的 , 而使我的生命发生重要转变的好几本书也都与86年有关 。我很惊讶 , 当我打开《朦胧诗选》的时候 , 我赫然看见了:1986年5月8号购于王府井书店 。你知道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来说 , 北京王府井书店像一个教堂 , 你几乎去就像去朝圣 。”
【揭秘央视名嘴白岩松的“人生书单” 白岩松写的书】“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当我们打开书 , 扑面而来的是两句话 。白岩松说:“当我读到了这两句诗 , 以及书里那么多诗之后 , 才真正从草原上来的年轻人变成了北京人 , 从中学生变成了大学生 , 我突然我意识到 , 在别人心目当中是如此朦胧的诗 , 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读懂 , 因为它反映的是我们的心声 , 从此让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 , 而不会再去跟着爷爷奶奶或者父辈们去延续他们已经熟悉的那套话语 , 我变成了开始思考中国各种问题的、有责任感的、并且开始拥有自己独立思维方式的中国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