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2个冷门景点 北京团城( 三 )


独山玉海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第一件大型玉器 。它作为幅员辽阔的元帝国的镇国神器登上了历史舞台 , 其巨大的文化影响力通过700多年前欧洲传教士的记载传遍了全世界 。
古树侯丰
“荫侯”与“白袍将军”
北京称号最高的古树是团城的“荫侯”和“白袍将军” 。市内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树40棵 , 城光殿东侧有一棵20多米高的古油松 。据说是晋代栽种的 , 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 , 依然苍劲挺拔 。绿色树冠遮挡阳光 , 斑驳鳞片的厚干周长达3.18米 。像一把巨伞的树干 , 伞柄微微向南倾斜 , 树顶圆得像一把巨伞 , 遮住了团城空的天空 。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 , 有一年盛夏天气很热 , 乾隆皇帝登上团城游玩 。因为城光殿里又闷又热 , 宫里的人就把一个箱子放在殿外古松巨冠的树荫下 。这时恰好微风徐来 , 感觉凉凉的 , 热气也没了 。他看着碧绿的荷花、清澈的水和粉红色的花 , 非常高兴 。试想 , 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 , 能在这个山水盆景集中的城市 , 规划治国之策 , 描绘国家未来的蓝图 , 是何等的自豪 。于是 , 他模仿秦始皇游泰山的故事 , 封“大府松”避雨 , 满心欢喜地封团城的古松为“荫侯” 。
这个文官有 , 很多武将都要保护 。城光殿东侧 , 一棵高大的白松南北耸立 , 也是晋代所植 。它有30多米高 , 树干有5.1米长 。白皮松是我国珍贵的常绿树种 , 其特点是树龄越大 , 树皮越白 。这两棵白松的树干洁白 , 枝繁叶茂 , 就像两位威武的将军守护着城光寺的前后 。龙想起“三箭定天山”的白袍将军薛 , 就封他们为“白袍将军” , 并为他们写了一首《古天星》以表心意 。
古代黑科技
百年不凋谢的城市古树“秘密”
千百年来 , 团城的古松古柏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不仅见证了大海的沧桑 , 也隐藏着历史的秘密 。
除了传世建筑 , 团城的基础设施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
团离地面四五米 , 占地四千多平方米 。这里生长着几十棵根深叶茂的古树 。几百年来 , 无论是倾盆大雨 , 还是久旱无雨 , 古树都是几百代常青 。团城地下雨水集排系统建于明代永乐年间 , 距今已有600年 。与白玉佛、玉瓮、古树并称“团城文房四宝” 。
说起团城地下集雨涵的发现过程 , 也是因为“白袍将军”的一场病 。
2001年的一天 , 一位“白袍将军”的两根树枝蔫了 , 北海公园管理处立即请来专家为他治疗 。老树既没有病虫害 , 也没有营养不良 。各种原因排除后 , 专家建议只能从根源上查原因 。树下有一口渗水的古井 。工作人员打开井盖 , 钻了进去 。里面有一个山洞 , 里面藏着一个可以进入成年人的涵洞 。
洞穴呈拱形 , 高一米多 , 宽六七十厘米 。洞壁由青砖砌成 , 上面附着一层厚厚的黑土 。黑土下面是洞底 , 也是青砖砌成的 。“白袍将军”根部不远处的涵洞坍塌 , 导致积水、烂根 , “将军”生病了 。工作人员迅速修复了坍塌的涵洞 。一两个月后 , 那个既没吃药也没打针的“白袍将军”复活了 。这样就找到了“白袍将军”的成因 , 也揭开了团城排水之谜 。
这个巨大的地下集雨涵洞由9个进水井口组成 , 呈椭圆形环状排列 , 每个井口都与地下涵洞相连 。从9号井口开始 , 逆时针方向经过8号、7号、6号井口 , 最后到达1号井口 。整个涵洞呈“C”形 。每当大雨或暴雨来临时 , 雨水就会顺着井口流入涵洞 , 被储存起来 , 形成一条地下河 , 这样植物在水多的时候就不会积水烂根 , 在干旱的时候也不会干枯 。
团东墙的青砖最早烧制于公元1411年(明朝永乐年间) 。可见 , 早在600年前 , 这种构思巧妙的节水排水工程就已经存在了 。围绕团城的270米长的城墙没有出水口 , 不仅如此 , 团城的地面上也没有明沟——这些都证明了一件事:古人在修建团城的时候 , 故意把雨水留在了城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