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景德镇平起平坐的瑶里古镇 江西瑶里!( 二 )



这天晚上,高家夫妇在梦里见到白发老人又来了,对他们说:“山上的石头,是取不尽的白玉土,是烧制瓷器的上等原料,做成的瓷器运到昌南镇(景德镇的原名)去卖,能跟玉器一样值钱!日后,你们就吃穿不愁了 。”第二天清早,高家夫妇就和全村的穷人们来到了山上,只见满山全都是银光闪闪的土石,按照老人嘱咐的话,他们将挖起的土石做成一个个碗和杯的坯子,放进窑里一烧,果然个个晶莹洁白,真像玉器一样 。高岭村的穷人们把这些玉器般的瓷碗、瓷杯挑到镇上去卖,人们看了都十分喜欢,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 。从此,高岭村的穷人们在高家夫妇的带领下,改行挖土建窑烧瓷器了 。为了感谢高家夫妇,人们给这座山取名高岭,山上的瓷土,就叫做高岭土 。
清康熙年间,一位名叫昂特雷柯莱的外国人来到景德镇,系统地研究了制瓷原料,又到高岭土的产地考察,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向全世界介绍制瓷原料高岭土 。从此,高岭土举世闻名 。

瑶里古镇历史悠久,西汉末年的刘氏是这块盆地的最早居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代中叶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在瑶里开始出现 。宋、元、明时代是瑶里制瓷业的鼎盛时期 。以加工瓷土、釉果为主,在民间兴起大量的瓷窑 。元代时,瑶里民窑已开始为朝廷生产琉璃瓦,现在还留有大量的古代制瓷遗存,在古窑区,瓷片、窑具经常可见 。

瑶里一向为盛产茶叶的地方,唐代诗人白居易大作《琵琶行》中的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中的“浮梁”描述的正是这里 。古饶州至古徽州边界大道开通后,位居古徽州大道重要节点的瑶里发展成为古代浮梁、休宁、祁门等县往来的重要聚散地,瑶里镇现存的明清商业街,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徽州大路转弯”碑,就是当时瑶里镇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 。“摘叶为茗,坯土为器,富则为商,巧则为工”、“上街头,下街头,街面宽又长,糖盐醋,布绸缎,店面八百八”,正是对古时瑶里的生动描绘 。

瑶里古镇内分布着大量祠堂、古街和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有明清商业街、河东街区、河西街区3条老街,程氏宗祠等8处古建筑群,还有267幢保存较完好的民居建筑 。瑶里的古民居都是面河而开,几乎家家都“枕山,临水,屏山”,飞檐翘角的屋顶,高大的马头墙,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天井,青石板街道和砖石木雕装饰,具有较浓厚的皖南和赣东北风格,古朴而精美 。

瑶里古镇2005年被确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级4A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首批矿山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环境优美乡镇、第一批全国生态村、第二批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

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明清时期开始,浮梁地区的大型制瓷作坊逐渐向水路更发达的昌南集中,特别是御窑厂的设立,吸引了大量工匠和人口从事相关行业,瑶里古镇的制瓷业和从业人员也随之迁移,这座曾经与昌南同样规格的古镇渐渐被拉开了距离 。

近年来,瑶里人将开采后的矿山恢复了植被,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同现,加上红色文化的挖掘开发,让“红、古、绿、灰”成为瑶里古镇的四大特色,吸引了远近的游客前来访古、度假、休闲,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田园生活 。
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红色遗迹,绿色瑶里 。时过境迁,这座千年古镇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味道,古朴大方,民风淳朴,饱经岁月,更显沧桑 。
【曾与景德镇平起平坐的瑶里古镇 江西瑶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