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安全保卫规章制度 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保卫规章制度 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医院安全规章制度)
一.目的
为给医院全体职工、患者、患者家属和探视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
二.定义
医院安全资源网的网络安全工作旨在维护医院的公共安全,通过物理防御、技术防御和人防来预防和保障医院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
三.内容
㈠人员保护
1.医院的所有患者、员工和来访者都应依法接受个人防护 。
2、医院工作人员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住院患者的人身安全;急诊或住院病人的监护人负责监控和保护病人 。
3.病房区实行门禁,人员按身份标识进出:患者家属持陪护卡或探视卡,探视人员持临时通行证 。
4.如果临床一线与患者家属发生纠纷或肢体冲突,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医院应急机制 。请立即拨打医院保卫处3110,保卫处应急处置人员将尽快到达现场 。
(1)保安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将医院工作人员与患者家属分开,询问情况原因,并将患者家属带至医患关系和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按照纠纷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夜间由值班行政总负责人处理,能够通过现场调解解决的,由保安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当场解决 。
(2)医院员工在医院被患者家属殴打,保安和应急处置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并做好疏导患者及家属维护医疗秩序的工作,及时拨打“110”依法处理 。
(3)警务人员到达现场后,保安员、应急处置人员、安保人员将陪同前往现场,为当事人做好笔录和旁证,并为当事人出具体检单 。安保人员将陪同当事人到医院进行体检 。并会通知相关部门 。
(1)通知医务部、急诊科办公室、护理部及相关部门,做好当事人情绪安抚及后续工作安排,必要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确保医院正常秩序和人员情绪稳定 。
②加强患者及家属的人身安全保护,谨防外伤 。
(二)财产保护
1、医院的公共设施、设备、资金以及患者、员工和来访者的财产,依法受到保护 。
2.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是科室财产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应落实科室财产保护的相关措施 。
3.急诊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财产应由患者家属妥善保管 。(详见患者个人财产保管系统)
4.医院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财物被盗或者损坏 。
(1)设置电视监控系统,对人员流动较大区域、重点区域、易被盗区域进行24小时安防监控 。
(2)夜间非工作场所和夜间无人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人员不得进入 。
(3)配备足够的安检人员,开展夜间定点定位检查,加强病区检查力度和频次,筛查可疑人员 。
(4)严格执行家属探视陪护制度,加强夜间病房内的安全询问,禁止无关人员和无陪护证人员进入 。
(5)医院应在电子显示频次、患者入院教育、每周医院例会、医院网站等方面加强安全教育 。,并教育员工、患者、患者家属和来访者增强防盗意识 。
(三)“防劫防盗”管理制度
1.医院严格执行钥匙锁管理制度 。各部门应当建立本部门重点部位和贵重物品管理制度,实行电子门禁管理,禁止其他人员进入 。
2.对于医生、护士值班室、办公室、更衣室,要求锁门,不要在无人的情况下存放大量现金,不要定期进行安全抽查 。发现有违规行为的,给予全院通报批评 。
3.对医院工作人员,定期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
4、加强医院教育,告诉贵重物品不宜带入病房,如确需到医院进行临时保管,由病房护士长负责办理临时保管手续 。
5.医院将在门急诊、住院病区各房间、公共场所的显眼处张贴“防抢防盗”警示标识,提醒患者及家属提高安全资源网络安全意识,妥善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 。
6.在门急诊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安装实时监控和视频装置,加强安保维护现场秩序,每天巡视重点部位 。
7.医院要加强与辖区玉山派出所的联系沟通,最大限度争取民警的支持,在应急处置高峰期间,每天多派中心区防暴大队成员加强巡逻 。
8.对保安员进行在职培训,加强岗位责任教育,使其能够认真履行职责 。
(四)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
1.外来人员是指因本单位工程或工作需要,由其他单位委派到本单位临时工作的人员(包括建筑工程公司、绿化公司、物业公司、各类维修公司、实习生、志愿者等) 。)
2.外来人员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应佩戴医院制作的临时胸卡识别标志,或穿着工作服进行区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