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赏析

《相信未来》赏析(食指读诗《相信未来》)
诗人北岛受到作者的尊重,除了用文字和诗歌战斗的毅力和毅力,这是他面对历史的一面 。
比如“朦胧诗”并不是早上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情色歌词的反拨作用,受到包括意象派诗歌在内的外国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文革时期地下或民间诗歌的引领和滋养等等 。
食指是一位填补历史空白的优秀民间诗人空——他影响的不仅仅是整个知青群体,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留在城市的人,比如北岛、顾城(与《朦胧诗》中的其他诗人相比,顾城相对年轻,12岁那年,他把父亲送到部队农场养猪几年后又回到城市,在街道服务社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 。

北岛康介显然很重视食指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例子,可能是他在2014年选编的《给孩子的诗》(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中,其实选了食指的两首诗,你出发的时候,这是4: 08的北京 。我们要知道,在这本选本中选出的55位外国诗人中,只有15位是两首诗,其余的都是一首 。中国30位诗人中,只有一位是两首诗——食指,其他都是一首诗 。
自然,这是一种慎重选择家庭的态度 。它还显示了食指的额外重量 。
说到儿童诗,我不妨多说几句 。这本书无疑是及时的,孩子们确实需要这样一部诗集 。选诗后面附录的《中外诗名对照表》很有特色,也很有必要 。尤其是北岛,作为一个编辑,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
【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赏析】
年轻诗人的食指
我只需要提醒大家,这本诗集其实并不尽如人意——不仅有些诗杂、偏、泛,而且还远远不够全面,甚至出现了更严重的错误 。比如本书第145页介绍诗人朵朵时,就把他和台湾诗人马飞混为一谈,给了朵朵马飞的《在风城》、《白马集》等诗 。
我怀疑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北岛更多的是一个幌子,具体的选编事宜由别人操作 。据我所知,北岛严谨敬业,类似的错误难以想象,也不太可能发生 。

食指和他的《相信未来》
1948年出生的食指,原名郭鲁生,祖籍山东 。我去了农村,当了工人,还参军了 。曾因强烈刺激而患上精神分裂症 。著有诗集《相信未来》(1988年)、《食指与黑大春现代抒情诗集》(1993年)、《诗歌探索宝库》食指卷(1998年,林莽、刘富春选编)、《食指诗》(2000年)等 。

食指的诗《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随后以手稿的形式在各地知青群体中广泛流传 。十几年后,这首名为《郭鲁生》的诗作为《我最后的北京》(又名《4: 08北京》)的“外一首”正式发表在《诗刊》(1981年1月)上 。

《诗歌杂志》,1981年第1期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抓住我的炉子时,
灰烬中的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仍然固执地铺下失望的灰烬,
满怀希望地写: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色葡萄在深秋变成露珠,
就像失恋的泪珠滚落,
我仍然固执地用带露水的枯藤,
写在荒凉的土地上:相信未来 。
我想用我的手指-海浪冲向地平线,
我想用我的手掌——大海托着太阳,
闪烁着黎明的巨笔,
用孩子的笔写:相信未来 。
我之所以坚信未来,
我相信未来人的眼睛;
她有扫去历史尘埃的睫毛,
她有能看透时间篇章的学生 。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我们腐烂的肉体-
那些失落的忧郁,失败的痛苦,
令人感动的泪水,深深的同情,
或者轻蔑的微笑和苦涩的嘲笑;
我坚信人们对我们的脊椎感兴趣-
无数的探索,迷失的道路,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是的,我在焦急地等待人们的评价 。
朋友,坚信未来,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青春,
相信未来,热爱生活 。
郭鲁生,1968
诗歌杂志,1981年1月

诗人的食指
食指显然已经成为百年新诗《相信未来》的经典之作,虽然慷慨激昂,三叹三唱,九死无悔,但顾名思义,含义简单,没有太多渲染和萌动的空间——女诗人舒婷有一首著名的诗《理想使痛苦发光》(舒婷的《鸢尾花伴歌唱》),所以,食指这首诗的内涵也差不多 。
除了语气上的执拗和坚毅(由“依然执拗”“依然执拗中带着希望”“坚信”“坚信”等词映衬)和巨大的气势之外,这首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拟人手法——”...蜘蛛网无情地抓住了我的“火炉”...灰烬的烟雾叹息着贫穷 。手指像海浪冲向地平线,手掌像大海托着太阳,黎明像巨大的笔,失落的惆怅和失败的痛苦像我们腐烂的皮肉,无数的探索,迷失的道路,失败和成功像我们的刺...他们很有力量,很自然,很出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