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肥皂、切胶带球、修牛蹄……年轻人咋爱看这些“视频”?( 二 )



小熊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有700多万 , 她因此收入了将近1万元 , 远远超出了她本职工作的收入 , “本来只是凭爱好想做一个副业 , 没想到副业赚的比正职还多 。”小熊说 , 她现在主要是通过视频平台的创作激励赚钱 , “视频播放量、评论量、点赞收藏量越多 , 获得的收益就越高 , 平台给的曝光量也会增加 。”去年小熊刚开始给视频平台投稿时 , 1万播放量就有10元的收入 , 播放量几十万的日常视频通常就会有几百元的收入 。
想要获得更高的播放量 , 则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为了满足口味越来越高的粉丝 , 小熊曾花2个月用30多卷胶带做了一个周长45厘米的胶带球 , 她的手指因此还得了腱鞘炎 。每做一个作品 , 她也需要从各个方面花心思:“每一层要裹什么颜色 , 切开之后会是什么样子 , 要卷多厚 , 里边要放什么填充物 , 都会提前设计好 , 日常有了什么创意也会赶紧记在备忘录上 , 以免灵感枯竭 。”小熊说 , 为了能持续产出视频作品 , 她基本上每晚都会花一两个小时来“卷球” 。
制作“解压视频”的变现途径 , 除了通过视频的流量直接变现之外 , 一般还有通过挂账号主页的商品橱窗卖货、直播带货以及接广告商务等 , 作为“胶带球解压圈”高产的创作者 , 小熊也接到过护肤品之类的商家广告邀约 , “但我一看都是一些‘三无’产品 , 也不想为了赚钱不负责任地去带货 。”
除了创作视频赚钱 , 小熊现在还在电商平台上开了自己的网店 , 专卖卷球胶带 , 平均每天会有四五十单的单量 , 上新时一天会有200单左右的单量 , “来买的大多是喜欢看这些解压视频的粉丝 , 也想自己尝试一下 。”凭借此 , 小熊每月还会有四五千的收入 。
虽然可以凭借“解压视频”变现 , 但一些创作者坦言 , 制作视频的投入和收益还是难成正比 。“即使是最简单的‘刮皂’ , 一块刚买来的软皂 , 要想刮出酥脆的声音 , 需要晾干 , 而晾干的时间最起码要4个月起 , 肥皂块头越大 , 晾干时间越长 , 100克以上的肥皂 , 至少得晾半年 , 时间成本也很高 。”“小胖手”说 。

探因
替代体验起到减压效果
“解压视频”如此火爆 , 看“解压视频”是否真的能解压呢?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春教授解释称 , 从心理学层面看 , 观看这类视频 , 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沉浸在情境中 , 随着视频中人物的活动体验控制感、节奏感和成就感 , 这种替代性的体验能让人放松 , 情绪欣快 , 具有解压作用 , “也就是说 , 看过即是体验过 。”

“总体来说 , ‘解压视频’可分为‘破坏型’和‘修复型’两大类 , 而这两类视频带给人心理作用机制并不相同 。”林春分析 , “破坏型”视频能起到替代性侵犯的效果 , 让人放松 , 减少愤怒 , 缓解焦虑 。刮肥皂、切卷球、捏史莱姆等就像是解压馆里可体验的摔盘子、打拳击等活动 , 直接把心里的“大坝”摧毁 , 让情绪瞬间倾泻 , 消除压力 。
【刮肥皂、切胶带球、修牛蹄……年轻人咋爱看这些“视频”?】“修复型”的“解压视频”的活动结果一般是整洁、秩序和完美的 , 让人赏心悦目 。它更像是修复与整理 , 让无序的状态恢复到相对正常和有序 , 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 。“从心理机制看 , 这些修复动作让大脑把这些感觉信息关联起来 , 形成一种稳定的、可预期的秩序感、控制感 , 抵消了观众因无预期而造成的焦虑和压力 , 从而起到减压效果 。”林春说 。
观点
解压因人而异难治根本
“虽然解压视频的确有解压效果 , 但也仅仅是短时有效 , 而且解压视频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 。同样一个解压视频 , 会让一些人体验畅快 , 却让另外一些人感觉不适 。所以 , 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源不解除 , 或者个体缺乏应对压力的技巧 , 压力就会‘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林春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