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的营养成分 蔓菁


蔓菁的营养成分  蔓菁

文章插图
蔓菁被很多人认为起源于外国,觉得在古代中国原本没有这种东西 。持外国传入的观点者主要认为,我国关于蔓菁的记载非常晚,如果寻找诗词的话,蔓菁入诗最早出现在唐朝,比如白居易押寒韵的七言绝句《玩迎春花赠杨郎中》中这样写: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
唐朝以前的诗词歌赋中,我们是找不到关于蔓菁出现的,正规的史料记载则要到汉朝时,而在一些记载中,更加使人坚信蔓菁是外国传入的,比如《本草纲目》中有过这样的记录:
出自西番吐谷浑地 。
这个出自西番吐谷浑地让大家觉得这必定是国外传入的,更大的可能性是汉朝时,由丝绸之路传入当时的古代中国 。
蔓菁的营养成分  蔓菁

文章插图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这样一句,却漏了别的记载,而这些别的记载,足以证明在我国汉朝以前就有蔓菁,那从汉朝时候传入就变得经不起推敲 。
我国古代时究竟有没有蔓菁呢?究竟是外国传入还是我国本来就有?蔓菁在古代时的种植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蔓菁的营养成分  蔓菁

文章插图
一、汉朝以前,有葑在野 其实,我国远古时期就有蔓菁,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不叫蔓菁这个名字,在《诗经》、《尚书》中都有记载,而且《诗经》中大量出现 。当然了,咱们会论证一下这些古籍里记载的究竟是不是蔓菁,毕竟字不一样,不能张嘴说是就是 。
《诗经·国风·邶风·谷风》中有这样的记载:
采葑采菲,无以 ***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
啥意思呢?就是采摘萝卜和蔓青,难道要叶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抛弃,到死与你不离分 。
《诗经·国风·唐风·采苓》中这样写: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
意思就是:攀山越岭采芜菁,转到首阳山之东 。
在别的篇章中也是有这样的记载的,咱们不能一一举例 。那么,凭什么说这里的这个葑就是蔓菁呢?有什么根据和证明吗?当然是有的,清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说:
葑:须从也,《坊记注》云,葑,蔓菁也 。陈宋之间谓之葑 。
所以,《诗经》里出现的葑就是蔓菁 。在《尚书·夏书·禹贡》里,说各地进献东西时这样写:
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 。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话,是包裹好了的杨梅、蔓菁、茅,装在筐子里的彩色丝绸和一串串的珍珠 。
蔓菁的营养成分  蔓菁

文章插图
而在汉朝前面的秦朝,秦始皇的相国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
菜之美者,具区之菁 。
蔓菁并不是汉朝之时经丝绸之路传入古代中国的,而且我们在汉朝或者汉朝以后的各种古籍文献中都找不到蔓菁是汉朝时候传入的记载,这没有任何的根据和佐证 。而我们却能在各种古籍中找到古代中国原本就有蔓菁的记载 。所以,我国也是蔓菁起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记载 。那么,蔓菁在汉朝的种植是怎么样的呢?
蔓菁的营养成分  蔓菁

文章插图
二、魏晋到唐,成为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蔓菁的记载非常多,这时期大多记载成“芜菁”,是蔓菁的另一个名字 。而且都是记载在严肃历史文献中,在晋代嵇含记载古代中国广东、广西及越南的植物书籍《南方草木状》中有这样的记载:
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 。
这里记载的非常有意思,这个“岭峤”泛指五岭,这里说五岭以南没有蔓菁,偶尔有人带着种子种下,出来就变成了芥菜 。
南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仲冬采撷芜菁、葵等杂菜,乾之,并为咸菹 。有得其和者,并作金钗色 。
南朝刘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桓帝纪》中这样写:
永兴二年诏司隶校尉部刺史曰:蝗灾为害,水变仍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 。
而且在这个时期,蔓菁种植已经入了农书,北魏末年,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第三·蔓菁第十八》中写:
种不求多,唯须良地,故墟新粪坏墙垣乃佳 。若无故墟粪者,以灰为粪,令厚一寸;灰多则燥不生也 。耕地欲熟,七月初种之,一亩用子三升,从处暑至八月白露节皆得 。早者作菹,晚者作干,漫散而劳,种不用湿,湿则地坚叶焦,既生不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