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桧所黜怎么读 黜怎么读

*** 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积极总结中国古代肃贪与奖廉并举的治国理政经验,从历史中得到启迪 。中国古代诗词中不乏对肃贪和奖廉的论述,其所见治官察官的历史经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
【为秦桧所黜怎么读黜怎么读】推行科举试法,以激发士人习法读律

为秦桧所黜怎么读  黜怎么读

文章插图
唐朝统治者经历了隋末炀帝“ *** 遐弃”“不以官人违法为意”以致转瞬覆亡的历史变局,深刻认识到官员习法读律的重要性,在科举考试中开设明法科 。宋朝也以法制相尚,将法律引入科举考试,又命“诸科始试律义”;“立新科明法,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 。科举试法的创新,改变了“近世士大夫,多不习法”的风气,激发了士人习法读律的积极性 。苏轼在《戏子由》中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他认为,读书人只有熟读并精通法律才能辅佐皇帝治理好国家 。又如,苏辙在《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中说:“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兼通法律”反映了当时读书读律、既崇儒术亦申律学的时代特点 。再如,理学家陈襄在《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中说:“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可见,读书读律已经成为宋代士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重视考课之法,以提高官员队伍素质
中国古代的职官考课是对官吏才干和职守的考核,据此“黜陟幽明……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以使职官“纳于百揆”而“无废事业” 。苏洵说:“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 。考课将惩贪与奖廉联系起来,有助于官吏勤于职守和提高官员队伍整体素质 。古代诗词中不乏考课奖廉的记载 。例如,宋代采“磨勘”之法,考课京官或幕职州县 。宋人毛直方在《赠督师曹将军》诗中写道:“将军名已草木知,干戈俎豆睢阳时 。已分勾当江南归,流芳奕叶今孙枝……”此处“勾当”是指经审计司审计“给受奉料”“兵马逃亡收并之籍,诸司库务给受之数”等情况 。从“已分勾当”结果来看,曹将军清清白白,故磨勘后迁转官阶,荣归江南,“流芳奕叶今孙枝” 。又如,明代采“考满”之法,考绩内外官 。明英宗正统四年,况钟任满赴京述职考绩,七邑耆民为其饯送,他为此口占四首 。诗句“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和“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充分展示了他任苏州知府的九年内,在处理地方政务和职业操守方面的责任担当与超然洒脱 。
为秦桧所黜怎么读  黜怎么读

文章插图
倡廉吏执良法,以推进实现善治盛世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文人大多将廉吏执良法视为达善治、出盛世的重要条件 。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明法律令”者为“良吏”,“不明法律令”者为“恶吏” 。李商隐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追述了唐前期出现安定繁荣景象的原因之一是选人得当,官吏清廉 。诗曰:“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又如,南宋诗词家刘克庄任潮州通判时,州里一个姓魏的录事离任,他作《送魏录事》以诗送别:“君去民称颂,吾州录事廉 。平心决蛮触,恕笔谳髠钳 。守法仁人勇,持身处女严 。城中旗傍盛,不欠恶诗拈 。”在诗中,他称颂魏录事是一个清廉方正之人,以公平公正之心裁判狱讼、施行刑罚,坚守法度有仁人之忠勇,谨严持身有廉洁之节操 。此外,也有诗人从揭露现实的角度反证良法与廉吏相统一的重要性 。唐德宗建中元年颁行两税法,以减轻农民负担 。然而,随着政治腐化和吏治败坏,两税法逐渐偏离了立法初衷 。白居易作《秦中吟十首·重赋》,诗句“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和“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两税法因吏治败坏而沦为贪吏横征暴敛工具的残酷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