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及传统食物

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的来历及传统食物,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 。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 。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 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 。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 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 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
腊八节的传统食物
1、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
2、腊八蒜
【腊八节的来历及传统食物】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 。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
3、腊八豆
腊八豆是我国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 。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 。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制作,并受到季节制约,一直无法成为消费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
4、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 。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 。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的豆腐,生活简朴的黟县人外出经商,作为菜肴可以吃上很长的时间 。腊八豆腐是用小黄豆做成豆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在温和太阳下烤晒而成,使盐分慢慢吸收 。成品的腊八豆腐圆柱形中间一凹,不易变质随吃随取 。腊八豆腐可以单吃,也可以和肉类同炒同炖,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
6、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 。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 。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
7、粘火勺
俗话说腊八天里太冷了,会冻掉下巴,因此要吃一些粘性大的食品把下巴粘住 。粘火勺就是一项北方传统的腊八节食物,腊八这天一次烙上数百个,烙好后,放仓房大缸中以雪冻之,食用时,取出放锅中馏一下即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