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宜不要看了是什么 儿童不宜打一字是什么( 二 )


相比于这一句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典故的使用不当、句子的文义不通而言,后面紧跟的“嘴角衔颗相思泪”、“彩霞伴双飞”,等是否适合出现在摇篮曲中,相对容易判断 。
再后面的“惊鸿一蔑莫后退”这一句,也容易让人产生困惑,“惊鸿”一词出自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指被惊起的鸿雁飞翔之姿态,用以比喻美女轻盈飘逸的身段,而“一瞥”是指飞快地看一眼,“惊鸿一瞥”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应用很多,多指美人在眼前转瞬即逝的一刻 。
如果说“惊鸿一瞥”用在此处已经令人困惑,那么经改动过的“惊鸿一蔑”更让人产生疑问,“蔑”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词是“蔑视”、“轻蔑”,是轻视侮辱之意,不知放在此处又是何意?“莫后退”和“惊鸿一蔑”什么关系?为什么不能后退?谁后退?退到哪里?也许此处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即使惊起的鸿雁给了你一个蔑视的眼神,你也不要后退”?但鸿雁和蔑视之间是什么关系?蔑视的对象是谁?这和摇篮曲的内容与风格又是怎样关联上的呢?另外,“蔑”无论是在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没有名词形式,因此这里的“一蔑”似乎也不通 。
因为这些疑问的存在,我想就许多家长对这首歌曲的看法进行一下补充:这首歌的争议不仅仅在于是否适合成为儿童歌曲 。即使作为成人歌曲,有“粉面含笑微不露”、“惊鸿一蔑莫后退”等表意不明、可能有语病的句子出现,恐怕也是不太合格的 。另外,“对情更邋遢”等语作为歌词,无论受众为谁,可能都未必具有语言的美感和思想上的意义 。
进行如此苛刻的分析,并非是单纯地为了对某一首歌曲吹毛求疵,或许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为何这样有“硬伤”的歌曲会产生,而又为何会被市场接受?而这样的歌曲广为流传,会对其受众(主要是儿童)造成怎样的影响?
“国学早教”:情怀不应取代责任
儿童歌曲是幼儿早教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儿童在语言和音乐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早教行业蓬勃发展,对各种早教相关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扩大 。2017年开始,中国开始发布《中国早教蓝皮书》,早在2018年的“蓝皮书”中,官方就预计2020年中国的早教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最新的“蓝皮书”也指出,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早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随着人们收入提高和育儿观念转变,现代家庭逐渐倾向于寻求高质量、***科学的早期教育 。
正因如此,不仅越来越多的早教工具和玩具应运而生,家长也越来越愿意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市场催生了早教相关的文化产业,越来越多的歌曲、动画、图书、培训机构等遍地开花 。然而在这种“粗放的增长”中,产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 。“国学早教”就是一个质量问题的“重灾区”,许多表面光鲜的“国学教育”产品缺乏质量保障和***性 。相比于教授一种乐器或是体育运动,更加抽象和弹性的“国学教育”成为了准入门槛更低的“捞金”方式之一 。
在对未成年人的培养中,“国学热”毫无疑问已经兴起 。早在几年前,尊孔读经、琴棋书画等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教育门类,相关的课外班、夏令营、网课、读物等层出不穷 。“国学热”虽然有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性极强的学问,需要这一领域的知识和 *** 进行支撑 。
在早教领域,“国学热”中的重要部分就是童蒙读本的学习,这从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就以现在大行其道的国学“三千千声”(《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来说,许多家长热心于让幼儿在家背诵或者报班学习童蒙读本,以期让子女提升修养、下笔有神,但却丝毫不注意选择优秀的“本子” 。简单地说,“三千千声”就是中国古代的“教科书”,因为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版本,所以版本的差异不容忽略,具体到同一句中某处该用哪一个字,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对比各种版本后,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出更佳最合理的用字 。而因为有些字在古代和现代的读音也不同,诵读的时候,为了能够合辙押韵、体现原文的音韵美,有些字要保留古音,因此给每个字“正音”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市面上“三千千声”相关的出版物杂乱不堪,许多包含错别字和错误的读音,有问题的注释也屡见不鲜 。
除了有质量过关的学习材料,“国学教育”中语言文化的部分还需要“老师”进行疏通文意、讲解典故、答疑解惑等,而这些需要真才实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虽然学习者众多,合格的教材、老师却凤毛麟角 。抛开教学质量谈学习,就跟抛开食物质量谈摄入营养一样,很可能适得其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