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宜不要看了是什么 儿童不宜打一字是什么

一首《小宝贝快快睡》,因为预存在知名品牌的儿童早教机内,成为了近几年脍炙人口的摇篮曲,因为旋律悠扬舒缓,得到不少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古风”的歌词乍听十分优美,尤其博得女性长辈们的欣赏,因为广受欢迎,还产生了多个翻唱版本 。然而正是这“具有文化底蕴”的歌词,在一些“育儿论坛”和家长的私下交流中,也引起了一些困惑和争议:
小宝贝快快睡/梦中会有我相随/陪你笑陪你累/有我相依偎
小宝贝快快睡/你会梦到我几回/有我在梦最美/梦醒也安慰
花儿随流水/日头抱春归/粉面含笑微不露/嘴角衔颗相思泪
山间鸟徘徊/彩霞伴双飞/惊鸿一蔑莫后退/离开也让春风醉
看蒙蒙的睡眼/有谁值得你留恋/同林鸟分飞雁/一切是梦魇
传说中神话里/梦中的我在梦你/神仙说梦会醒/可是我不听
流水葬落花/更凭添牵挂/尝过相思百味苦/从此对情更邋遢
寒风催五谷/遥风到天涯/枯木也能发新芽/馨香播种摇篮下
这首歌的开头写得很好,语言简单而意境安恬,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是一首优美的摇篮曲,然而后面的一些内容,可能会引起家长、教育专家和文字工作者的忧虑 。除了明显“儿童不宜”的内容,有些看似具有“古风”、含义更加隐晦的字句,更能揭示出许多深层问题——在进行“国学早教”的时候,我们应当选取什么样的材料?具有怎样的评价标准?本文会在一段简单的文本分析后(close reading),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

儿童不宜不要看了是什么  儿童不宜打一字是什么

文章插图
【儿童不宜不要看了是什么儿童不宜打一字是什么】《小宝贝快快睡》这首歌从表面上看,语言具有古典美,但是细加推敲后不难发现,其借鉴传统文化的内容和 *** 明显有待商榷——许多家长担心“同林鸟分飞雁”(“嗨,正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元代《冯玉兰》)、“一切是梦魇”(梦魇:噩梦、俗称鬼压床)、“流水葬落花,更凭添牵挂”、“尝过相思百味苦,从此对情更邋遢”等表述不适合出现在儿童歌曲中 。
如果说比较明显和直接的“借鉴”让人一目了然,而一些“借鉴”和“创新”的结合,则更加具有迷惑性 。之一次听到这歌的时候,其中的“粉面含笑微不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让熟悉《红楼梦》的人联想到其中相似度极高的一句: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
因为王熙凤的出场在《红楼梦》中太过经典,这句“粉面含春威不露”可以说是这部文学名著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人物描写之一,小说中的原句和歌词里的“粉面含笑微不露”仅两字之差,其中还有一字是同音字,后者对前者的模仿似乎比较明显 。化用经典的文学语句,是值得鼓励的,此处化用是否恰当,也许见仁见智,如果将里面的词语逐个分析下,似乎更容易得出结论:
首先,“粉面”并不是“粉扑扑的脸”,而是涂脂抹粉的脸,“油头粉面”中的“粉面”就是这个意思 。《红楼梦》中王熙凤之一次出场,她浓妆艳抹、花枝招展,还未进入眼帘就先声夺人,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粉面”出现在儿童歌曲中是否恰当?是指谁?想要表达什么?
其次,“粉面含春”的“春”在原句中是指男女情好之意,和“女子怀春”的“春”相同,如果放在儿童歌曲中显然不妥,因此歌词用的是“笑”,似乎更恰当一些 。然而,问题在于改了“春”,也要改后面的“威”,原句“含春威不露”是一体的,“威不露”是指不露威仪,指王熙凤娇艳妩媚的女性魅力掩盖了她的威仪,但仍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威”在此处显然不可用,但如果直接改成同音的“微”,仍然有问题,笑容只能“微露”或者“不露”,“微不露”似乎不通 。
我们无法确认《小宝贝快快睡》是否真的借鉴了《红楼梦》(除了上文讨论的这一句,“流水葬落花”也是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戏剧中的经典场景),但有一些问题似乎值得探讨:如果化用了《红楼梦》中的句子,这种借鉴是否能够为这首歌增加文化底蕴和美感?如果这句歌词没有化用这一句,那这一句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表达的内容又是否适合摇篮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