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常识知识点 关于地震的小知识点( 六 )


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 。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 , 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 , 共分9个等级 。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 , 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 , 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0级 , 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 , 能量相差约900倍 。
比如说 , 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 , 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 , 震级相差0.1级 , 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 , 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 , 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 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
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 , 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 , 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 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 , 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 , 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
【关于地震的常识知识点 关于地震的小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 , 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一般来讲 , 一次地震发生后 , 震中区的破坏最重 , 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 , 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 但它所造成的破坏 , 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
也就是说 , 一次地震 , 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这与一颗炸弹爆后 , 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 。
炸弹的炸药量 , 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 , 好比是烈度 。例如 , 1990年2月10日 , 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 , 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 , 在无锡是3级 , 这是错的 。
无论在何处 , 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 , 但这次地震 , 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 , 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 , 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 , 不同烈度的地震 , 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 , 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