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汤臣一品实景图 shanghaitang( 三 )


“上海不一定是更赚钱的咖啡市场 , 但一定是品牌成长土壤更好的城市 。”郭星君表示 。
除了深厚的咖啡文化底蕴 , 上海作为国内最包容的特大型城市 , 同样给咖啡品牌的成长提供了莫大助力 。
鱼眼咖啡创始人孙瑜曾提到一个细节 , 上海是唯一一个不要求餐饮门店必须有上下水的城市 , 所以哪怕只是在购物广场的一个角落里 , 都可以开出一家咖啡店 , 但是其他城市则要求餐饮门店必须拥有完整的上下水结构 。
所以当不同的咖啡品牌选择将上海作为打响线下战役的之一站 , 其实并非偶然 。这背后与其说是咖啡品牌们选择了上海 , 不如说是上海独特的文化孕育了如此多的咖啡品牌 。
“我相信像Seesaw、Manner这些品牌也没有刻意去做这个选择 , 因为大家都是生于上海长于上海 , 然后在上海成长起来才会选择去开拓其他市场 。”Nowwa咖啡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
另一方面 , 上海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也是一个练兵场 。作为国内目前估值更高的新咖啡品牌 , Manner首先便是在上海市场跑通商业模型后 , 才开始向其他城市扩张 。
Nowwa咖啡最初也是起步于上海 , 目前依旧有20%的门店分布在上海 。郭星君说:“我们在上海打磨好产品与服务 , 去到其他城市会更有信心 。”
多维度竞争对于常居上海的2500万人来说 , 没有哪个品牌、哪个店是不可替代的 。Evan最常去的还是家附近的几家独立咖啡馆 , “我比较喜欢酸性风味的咖啡 , 一般连锁店很少有 。”
与Evan相反 , 陈硕是星巴克的常客 , 因为消费频繁还被办公室写字楼下的星巴克店员拉进了“星巴克办公楼熟客群” 。平时工作日 , 陈硕喜欢拉着同事到楼下的星巴克坐坐 , “聊一些不便在办公室说的话 。”
陈硕钟情星巴克的原因很简单 , 一是因为店够多 , 二是因为空间大适合办公 , “尤其适合需要背着老板的办公室社交 。”陈硕对《财经天下》周刊说道 。
咖啡爱好者们的不同喜好 , 在不断拓宽咖啡品牌竞争的维度 。
郭星君将咖啡市场上的品牌分为三类 , 之一类是星巴克、Costa这样卖空间的;第二类是瑞幸、Manner和Nowwa这样卖产品的;第三类是Seesaw、M-stand和蓝瓶咖啡这样卖审美的 。
在多维度、高烈度的竞争环境下 , 新老咖啡玩家们为了取悦消费者 , 在空间打造、品牌调性和产品细节上费尽心思 。
陈硕注意到 , 星巴克即便打烊了 , 门店牌匾灯箱也会整夜亮着;Manner在此基础上 , 多做了一步 , 打烊后 , 不止牌匾灯箱 , 店面内部的灯光也不熄灭 , 以求能在上海的夜色中为过路人留下属于自己的风格标识 。
蓝瓶咖啡则以咖啡豆品质为首要竞争力 , 据蓝瓶咖啡方面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 , 他们不仅专门在上海建立了自有的烘焙厂 , 而且只采购SCA杯测评分84分以上的精品咖啡? 。

上海汤臣一品实景图  shanghaitang

文章插图
图/视觉中国
押注年轻人是咖啡品牌的最新策略 。1月 , Manner新店入驻上海KNOWIN大楼 , 大楼屋顶上“坐着”巨大的潮玩雕塑 , 楼内遍布潮玩、潮鞋、二次元、电竞产品……到处透露着年轻的味道 。
当然 , 最原始也最管用的策略还是低价 。从瑞幸开始 , 低价成为咖啡新贵们截胡星巴克的更大杀手锏 。上海最成功的本土咖啡品牌Manner , 其标签便是以低于星巴克一半的价格 , 提供比星巴克更优质的精品咖啡 。
在Evan印象中 , 开业首日自带杯子可以免费喝咖啡的头就是Manner先挑起来的 , 而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 “所以Manner每家新店开业都会排长队 。”Evan说 。“免费喝”的新店活动结束后 , Manner还有“自带杯子立减5元”的长期活动 。
这还不是上海咖啡店的触底价格 , 在上海做咖啡豆生意的顾安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外滩那边有家独立咖啡店从开店至今 , 美式咖啡始终只卖5元一杯 。
和连锁品牌相比 , 独立咖啡馆更多选择在产品上下功夫 , 比如可以采用更稀有的豆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