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和起源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与区别( 二 )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 。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 。《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 。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 。”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