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寒的习俗及来历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二十四节气小寒的习俗及来历,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小寒的习俗
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 。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 。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 。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 。”《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 。”《倚晴阁杂抄》中关于北平旧时风俗,写有:“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截锐其上,轰饮冰凌中,亦足乐也 。”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 。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 。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汉应劫《风俗通 。义》云: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 。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 。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 。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
在腊月临近春节时,学馆私塾等放假过年,是民间传统年节习俗放年学 。在《燕京岁时记》有说:“儿童之读书者,于封印之后塾师解馆,谓之放年学 。”不但民间有此习俗,皇室也是一样 。清时有记载:“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 。”此时朝廷放假,萃萃学子也借此有玩闹的时间 。皇家开学的时间是正月初六,民间是过了正月十五 。大约皇家放年假两周,民间放年假四周 。
天津小寒习俗: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旧时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 。黄芽菜是天津特产,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 。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6厘米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 。那时候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弥补冬日蔬菜的K乏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
南京小寒习俗:吃菜饭
每至小寒时节,南京人通常会食菜饭 。其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非常鲜香味美 。而矮脚黄、香肠、板鸭又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 。可谓是正宗的“南京菜饭”,甚至与腊八粥相比也毫不逊色 。古时候,南京人对小寒非常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习俗渐渐淡化消失,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样式多种多样,比如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饭 。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南京菜饭”,味道非常鲜美 。

到了小寒时节,老中医和中药房也非常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 。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
寒冬时节,居民的日常饮食多以暖性食物为主,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除了吃的习俗外,在寒冷的天气里,南京人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 。如果遇到下雪,人们便会走到室外去打雪仗、堆雪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就会暖和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