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阿佳妮英文名 伊莎贝尔·阿佳妮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伊莎贝尔·阿佳妮,以及伊莎贝尔·阿佳妮英文名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1为什么说伊莎贝尔·阿佳妮疯狂的爱情也有一张散文诗的面孔?美得不可方物的阿佳妮,眼睛纯得像淬炼出的蓝宝石
电影《玛戈皇后》剧照
她美得不可方物,一双眼睛纯得像淬炼出的蓝宝石,一颗来自大海,一颗来自天空 。
她美得桀骜不驯,以包遮挡面部不配合拍照,结果所有摄影采访人员干脆把相机置于地上 。
上天在给了她美貌后,又给了她无以伦比的才华 。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难过,在有伊莎贝尔·阿佳妮出演的几乎所有电影里,她的对手都黯然失色,即使是“大鼻子情圣”杰拉尔·德帕迪约这样的高手,在《罗丹的情人》中,也被她的光芒遮盖成了一片“绿叶” 。
江湖上有句传言: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影坛,都是阿佳妮的天下 。只可惜现如今,她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
曾经有人总结过这位五获法国凯撒奖影后,曾经的戛纳、柏林影后,曾任199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法国传奇女演员这种与俗世格格不入的气质:在现实生活中她从来没有身为绝代佳人的自信,她在媒体镜头下像个羞怯的小女孩,手足无措地从夹道欢迎的人群中匆匆走过,时不时地用好奇而敏感的眼神打量那些为她呼喊的身影,仿佛在疑惑人们为何对她这般热爱 。
青春少艾期,她演绎的一个个角色,是她最忠实的朋友
1955年6月27日,伊莎贝尔·阿佳妮出生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巴黎郊区的贫民区 。她的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是阿尔及利亚人 。她的童年物质生活匮乏,生活环境暴力频发,又因处于社会底层,遭受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这些导致了阿佳妮性格敏感又易怒的一面 。后来,又因语言不通造成的交流障碍,阿佳妮一度患上了自闭症 。
她在上小学时爱上了业余戏剧表演 。据她本人后来透露,最初的表演是让自己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的一种途径,谁都不知道青春少艾期,她演绎的一个个角色,是她最忠实的朋友 。
1969年,14岁的阿佳妮利用暑假拍摄了银幕处女作 。16岁时,阿佳妮被法兰西大剧院破格录取 。后来,她一边上学一边参加一些舞台剧和电视剧的演出 。再后来,她考上了闻名遐迩的法兰西喜剧院,演出了莫里哀的《太太学堂》等多部舞台剧 。1974年,阿佳妮在影片《耳光》中的精彩表演征服众人,斩获表演姗娜奖 。
19岁那年,她被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看中,出演《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中雨果的女儿 。那时,特吕弗这个剧本正因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出演而几度搁浅,直到他在银幕上看到了阿佳妮 。他立刻给阿佳妮写了封信,信中写道:“除了让·莫罗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 。”随后,他又给阿佳妮写了第二封信,信中写道:“单是你的面孔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它将可以与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 。”
凭《阿黛尔·雨果的故事》,阿佳妮一举成名 。
她的脸像车来车往太拥堵的马路,随时上演着冲突
在她之前,你并不知道关于疯狂的爱情也有一张散文诗的面孔 。
她独一无二的戏剧性脸谱与性格,让她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种难以拿捏的角色之间 。
1981年,凭《着魔》(安德烈·祖拉斯基导演)与《四重奏》(詹姆斯·伊沃里导演)两部片子同时入围并最终封后的阿佳妮,一袭不食人间烟火的白色纱裙,活生生地将热闹的戛纳红毯走出了孤绝的意味 。
《罗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扮演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岱尔,一个生命最后30年在精神病院监禁中度过的女人 。电影中,与罗丹分别后的卡米耶凭借着回忆,为罗丹塑了一个半身像 。因为演得过于投入,很长一段时间,阿佳妮在角色中走不出来 。
在39岁那年,阿佳妮挑战了19岁的少女感 。在一部史诗般的作品《玛戈皇后》中,她不仅又一次刷新了颜值的巅峰,也刷新了一位杰出女演员的更佳状态 。她以精妙的表演让这部162分钟的历史传记片,在即使有着文化隔阂的观众眼里也不至于冗长与沉闷 。《玛戈皇后》改编自大仲马的小说,描绘了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惨案——“圣巴托罗缪之夜”,天主教和新教徒的厮杀 。涵盖了杀戮、战争、嫉妒、忍辱、抱负和原谅 。阿佳妮在片中饰演的玛格丽特,是法国历史上非常有争议的王后 。她心地善良,却因母亲的私欲而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亨利国王,从而卷入了一场血腥的宫廷阴谋 。在华服和杯盏之间,在血腥和屠杀之中,她找到了爱人的眼睛,却又最终失去了他 。在这桩历史悲剧的尾声,她抱着爱人的头颅,决绝地走向去往异乡的马车的镜头是那么令人心碎 。她脸上同时出现的天真与狡黠,顽强与脆弱,孤独与 ***,冷漠与热烈,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极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