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 金岳霖是个什么性情的人?


梁从诫 金岳霖是个什么性情的人?

文章插图
金岳霖生于1896年(逝于1984年);比梁思成大了6岁梁从诫,比林徽因大了9岁 。
梁从诫 金岳霖是个什么性情的人?

文章插图
他是湖南长沙人,哲学家、逻辑学家;清华30年代的校刊上,关于金岳霖,有这样一段描写:
“……金岳霖先生,你却一望而知他是哲学大师 。真怪,无论他身上的哪一点,都有点儿哲学味似的 。
眼镜厚厚的,帽子的边沿务求其下,好遮他眼前的光 。有时候西装外面套一件大褂,有时候大褂外面又套一件棉袍 。
这都有理,不是乱来的 。
光穿一套西装冷点儿,你说再穿点儿什么?冬天屋子里的温度比外面高那么许多,所以一进屋必脱掉外衣,可是脱下棉袍后难道光穿短衣不成?所以里面有件大褂预备着 。
走起路来总是慢慢地,手中常常提着那个‘教授皮包’,口中常含一支纸烟 。
是的,他很喜欢吸烟,最多忍一小时必须吸一支,所以遇有考试时,他不能临场至两小时,中间总会出去吸几口烟 。
吸烟确实可以帮助人思考,所以他自己坐在屋子里时,拼命运用思想,想不出就吸烟 。
谁都知道,金先生的头脑清晰极了,那都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 。”
校刊上还写道,金岳霖因为是怀疑的哲学家,遇到事,他常以怀疑的态度对待 。
“靠不住吧?”
这就是他的口头禅 。
金岳霖认为,搞哲学需要有“彻底的和经过训练的怀疑态度”——思想起于怀疑,对于任何事物、任何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怀疑,就不能发现问题,“科学无禁区” 。
乔冠华晚年回忆说,在清华哲学系那几年,是金先生教会了他怎样去思考;即对任何事物都要好好想一想,不要轻易相信书上的话,也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话 。
金岳霖属于那种批判型的学者;他早年在学术批评中的用语,辛辣中流于尖刻 。
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所写的审查报告,金岳霖在提到胡适之时,竟然用了“美国人”来评价他;但又言之成理,且引几段如下:
“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就是根据于一种哲学的主张而写出来的 。我们看那本书的时候简直觉得那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研究中国思想的美国人;胡先生以不知不觉间所流露出来的成见,是多数美国人的成见 。”
“对于他所最得意的思想,让它们保存古色,他总觉得不行,一定要把它们安插到近代学说里面,他才感到舒服 。同时西洋哲学与名学又非胡先生之所长,所以在他兼论中西学说的时候,就不免牵强附会 。”
“哲学既离不了成见,若再以一种哲学主张去写哲学史,等于以一种成见去形容其它的成见,所写出来的书无论从别的观点看起来价值如何,总不会是一本好的哲学史 。”
金岳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形式逻辑”;他的研究成果,曾经遭到了一些人的批判与冷落,尤其在建国之初 。
金岳霖在《琐忆》一文中写道:
“回到北京,不久果然解放 。张奚若忙得不可开交,梁思成、林徽因先生是参加了美术设计工作,后来又参加了市政工作,也忙得不亦乐乎 。我不只是闲着,而且好像局外人 。
理由很简单 。解放前一些人士一直骂形式逻辑的 。这件事当然不好办 。骂可以,可是要骂得言之成理,又要引用形式逻辑 。因此骂也只得乱骂一阵 。”
《琐忆》这篇文,载于1982年4月的《清华校友通讯》复刊第5期;也许此时,金岳霖回忆起了建国之初的一件事 。
【梁从诫 金岳霖是个什么性情的人?】艾思奇三进清华园讲解新理论,在报告中,过于强调了辩证逻辑,而批评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 。
金先生主持了报告会;在最后致感谢辞之时,他说:
“艾思奇同志的讲话很好,好就好在刚刚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符合形式逻辑 。”
这个反击,反映了金岳霖在学术上、当仁不让的风骨,却又是很幽默的 。
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一文里,回忆了当年金先生在西南联大时讲逻辑课的生动、风趣 。
“有一个华侨学生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 。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 。”
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 。
金先生想了一想,说:
“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
林国达傻了 。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