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600字 寒假《活着》个人读后感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寒假《活着》个人读后感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活着》读后感600字 寒假《活着》个人读后感】寒假《活着》读后感1
一个人,一场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着》 。富贵的苦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贫苦农民;他气死他爹,输光财产;他的儿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孙也死了,可他却还活着,孤零零的活着 。
当在黄昏的田野上,富贵和他那头老牛耕耘在田地里,富贵对牛叨絮的那席话差点让我怜悯的掉下泪来 。我觉到了余华的残忍,他为什么要让富贵活着?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爱,只有大半辈子数不尽的苦难,富贵活着的意义何在?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当福贵看到赌的倾家荡产的龙二被毙掉的那一刻,庆幸的是福贵,后怕的也是福贵 。他庆幸,是因为被毙掉的人不是自己 。他后怕,是因为被毙掉的人本该是自己 。命运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 。败家子的自己气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个生命;当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来没有看到娘的最后一眼,他明白,生命原来如此脆弱;当他的家人一个个死去的时候,他懂得,活着不易,活着有多好!
种地的艰辛,让他体会到活着的不易;公社的磨难,让他感受到活着的美好 。活着就幸福,再艰难,只要活着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 。当富贵的家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的时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现在还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着有多好 。
余华《活着》的自序:“作为一个词‘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时“忍受” 。可见余华笔下的富贵面对生命的苦难与绝望只是忍受,没有反抗,更不用说蔑视 。也许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许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愿意死 。
寒假《活着》读后感2

生活有如立体几何图形,它是多面的,而我们却长了一双平视的眼睛 。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用语言和文字将你的思维带进它的多维世界,犹如编筐编篓 。所以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对另一个自己的认知 。“余华”的《活着》,似乎是在讲述一个“富二代”的败家史 。主人公“福贵”不削眼里只有土地的父亲,那是他的生活 。
母亲的溺爱也不过是父亲责罚的挡箭牌,那个活着的“福贵”不过是个身体,又或者说他从来没活过 。时间就是这么奇妙,历史的变革让“福贵”一无所有,然而悲惨却将他揉碎后埋在现实的土壤里生了根,发了芽,这才是一个有枝有叶的“福贵”,真正的“活着” 。这也许就是“余华”创作的初心 。
面对“活着”这个看似简单而又沉重深刻的话题,这是一个让我们学会思考的作品 。我们是要活在别人眼里还是要活在自己的心里?“活着”可以解释为“生存”和“生命”,当然“福贵”也许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觉得“活的像个自个儿” 。然而即使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活的像个自个儿”?又或是说有多少人想过要“活的像个自个儿”!
面对富贵,面对贫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何“活着”!!也许只有经历过才能领悟 。写作,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对世界认知提高的整理 。不用活在别人的观点里,学会深度思考 。
寒假《活着》读后感3
周日晚上,我花了3个多小时,一口气读了一本爸爸的小说——《活着》 。
合上书以后,我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想哭却哭不出,说他们可怜但好像又不可怜 。
余华是在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称叙述其看似悲惨的一生 。地主家儿子福贵好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在还债路上又被抓去当兵,误当成了国民党 。几年战争后,死里逃生,逃出来回到家,发现父亲已经死了 。接下来女儿因发烧耽误医治也变成哑巴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风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还有外孙苦根也相继遭遇不幸,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贵一个人了,最终跟老牛相依偎 。

以多数人的想法看来,他最后的命运一定不是疯就是自尽 。可福贵依然乐观地活着,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全书的亮点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