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的风光,不只可以细分为四季,就连从东南西北不同的方向上山,看到的景色也截然不同 。配套设置最完善的北坡,可以观大小天池,望长白瀑布,黑风口、绿渊潭等经典打卡点都汇聚于此 。
文章插图
△长白山火山口瀑布 。/图虫创意
而最原始的南坡,不仅可以看到更为野性的自然景观,还遗留有火山灰灼烧之后的碳化木林和熔岩冷却凝固于地表的柱状石林 。
西坡则是亲近自然的更佳路线,1442级台阶是徒步登顶天池的必经之路,河流、湖泊、瀑布、峡谷甚至于花海,串联起了这充满诗情的一路 。
03
山林深处,万物有灵
在静默的风景之外,山高林密的长白山似乎也适合放飞想象 。
1980年,长白山曾因天池水怪而化身神秘的代名词 。其实早在天池水怪之前,有关长白山的风物古籍中,就已经出现过九尾狐、三足兽、龙蛟蟒蛇等颇为奇异的物种 。
诞生于长白山的诸多传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龙脉一说 。
文章插图
△起源于长白山一带的满族,存有大量古代岩画 。/图虫创意
流传于满族民间的传说里,长白山是由一条因顽劣而被玉帝天谴,以致铁链加身的神龙演化而来 。龙体化成了千里山岗,龙鳞成就了万亩森林,龙口和龙涎分别造就了天池和瀑布 。
迷信龙脉说的顺治,曾下令以柳条做边墙封禁长白山长达两百年之久 。不管龙脉是否真的存在,满族的确是诞生并兴起于长白山一带 。
《山海经》中就有过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 《金史》也说:“黑水靺鞨居古肃慎之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 。” 不管是肃慎还是靺鞨,都是血脉相承的东北少数民族部落,最后成为了满族 。
文章插图
△满族起源于长白山一带,当地建有满族文化博物馆 。/图虫创意
长白山脚下,至今还生活着一个由二十多户人家组成的迷你村落 。
村里生活的族人皆为满族,他们不仅保留着满族的生活习惯,还坚持着伐木造屋的传统风俗 。
木造的房子,落叶松编织成的屋顶,就连烟囱也直接用空心的树木代替 。
文章插图
△长白山脚下的村落 。/图虫创意
崇拜山林,擅长渔猎,信仰“万物有灵”的满族文化,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与隔壁迁入的朝鲜族以及闯关东而来的汉族彼此交融,共同写就了长白山浓墨重彩的人文质感 。
而地方美食,显然是感知多民族文化的更佳窗口 。
长白山有“朝鲜味”的一面,泡菜配冷面,烤肉搭包饭之余,和冬天最配的是一碗飘着辣椒粉和韭菜花的热汤;长白山也有地地道道的东北风味,热气腾腾的铁锅里,炖着猪肉、粉条、小鸡、蘑菇等耳熟能详的家常菜,餐前饭后,负责化解暖气房里燥热的,是从室外雪地里挖出来的冻水果 。
文章插图
△五花八门的泡菜 。/图虫创意
可作为满族文化的发源地,长白山最不缺的,还是可登大雅之堂,也可为平民所有的各色糕点和酱菜 。
不管是下饭的炖菜,还是佐餐的面点,长白山满族都离不开充当调味的酱料 。
比起小麦,长白山林区更拥有大豆自由,加上满族先民们“以豆为酱,芼以芜荑”的饮食习俗,大酱逐渐成了长白山美食的灵魂所在 。
满族人做酱极有讲究,酱缸要选好位子,下酱更要挑好日子 。下入酱缸的豆泥和苞米引子,要经历整整一个月的发酵才能到达风味的巅峰,咸香适口的酱料可以直接拿来下白饭、蘸蔬果,还可以用来腌制酱菜或者五花肉 。
文章插图
△延吉各种各样的酱料 。/图虫创意
百变的大酱,可以做成朝鲜风味的大酱汤,也可以在东北人的炸鸡蛋酱和林蛙、河鱼等炖菜中发光发热 。
长白山饮食中最巧妙的一点,就在于汉满朝三族的美食,既能独立存在又能合作输出,叠加风味 。
文章插图
△融合满汉口味的铁锅炖 。
真正的长白山,就这样折叠在了每一个侧面、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民族里 。正如《中国国家地理》笔曾惊叹的那样:
推荐阅读
- 木耳红枣莲子汤的做法 木耳红枣家常做法
- 冬瓜排骨汤热量 冬瓜排骨汤做法大全
- 冬瓜清汤的做法 清汤的做法
- 牛蒡根汤的功效和作用 牛蒡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 月子黄花菜汤的做法大全 黄花菜汤的做法大全
- 三白汤喝了半年白了白芨,三白汤喝了有用吗
- 羊汤培训学校,羊汤技术转让多少钱
- 济宁羊糁汤的做法和配料 羊糁汤的做法和配料
- 羊排汤怎么做 羊排汤怎么炖成白色
- 汤圆是谁发明的不超过20字 汤圆是谁发明的,饺子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