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化学课堂教学反思7篇( 二 )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单质化学式如何写?含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方法,读法等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培训,我有许多体会和反思:

先说说我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 。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化学课堂教学反思3
氧原子构成 。
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
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
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 。
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 。

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
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 。
通电
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
②电解水2H2O====2H2↑+O2↑
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1:选取电解水 。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 。
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 。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 。
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 。
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 。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 。
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
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 。
化学课堂教学反思4
这个月进行了初三教学质量调查,我带的两个班都考的很差,平均分都不及格 。说实话,打击很大,但从中也能发现很多问题,在此做个反思 。
首先,两个班的高分都太少,80以上的一共才4人,而50分以下的人数太多 。这次考试的题目比较灵活,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可实际考下来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对识记性的知识掌握的很差,简单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竟成为失分的大头,说明学生课后的记忆工作没有到位 。这点责任在我,作为一个新老师,我缺乏经验,对学生过于放松,过于相信他们的自觉性 。布置的识记、默写任务并没有认真去盯着他们完成 。对于他们默写中的错误也只要他们改一遍,总以为错过了他们就会有记性,下次能不错 。事实证明,除少数人之外大部分学生的惰性很强,不采取强硬措施他们就不放在心上 。在下阶段的教学中要适当采取惩罚手段,硬性逼他们记忆 。

推荐阅读